用音乐温暖每次相遇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在音乐书刊、乐器乐谱、音乐会节目单上,经常出现一种U型弹拨乐器的图案——乐徽。
里拉琴乐徽
乐徽,源自一种名为“里拉琴”的乐器,诞生于距今年前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它是如今各种拨弦乐器的雏形。
沿着丝绸之路,里拉琴经过演变传到欧洲变成为现代竖琴,而向东流传到了中国,叫做竖箜篌。两种乐器的乐音非常相似,缥缈清亮,充满诗意,都给人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
音乐频道播出《小河淌水》
听!经现代复原后的竖箜篌演奏《小河淌水》,是不是仙气飘飘?竖琴与竖箜篌在外形上最大的区别是,竖琴是单排琴弦,而竖箜篌是双排。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音乐频道播出《箜篌引》
在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乐工李凭演奏箜篌时那美妙的声音。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有一句“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能够看出箜篌在当时的重要性。
虽然字面上都叫“箜篌”,但根据史料记载,《孔雀东南飞》和《李凭箜篌引》中的箜篌并非同一种。前者为中国本土箜篌——卧箜篌,后者则是从西域波斯传进来的竖箜篌。
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
中国历史上曾流传三种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和凤首箜篌,在隋唐时达到顶峰。但从宋代起,箜篌逐渐在民间失传,成为宫廷独占的乐器,到了明代,箜篌以及能够演奏箜篌的乐手已经是凤毛麟角。清代开始,箜篌几乎退出中国的音乐舞台。18世纪初已经处于失传的状态,仅有少数文字和壁画等资料还留存于世,绝响年之久。
现代复原箜篌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箜篌,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古籍,并结合竖琴、古筝、琵琶、古琴等乐器特征,重新创造出来的乐器。
来源:央视文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