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谁在闲庭弄清影原是泠泠箜篌音

来源:竖琴 时间:2022/6/3

箜篌

箜篌的声音,是静夜盛开的牡丹花。

雍容华贵,芬芳四溢。

比起古筝,她更温润细腻。

她鲜有急急切切的弹拨,

总是闲庭信步,大气温婉,自信优雅。

所以,听箜篌,你不会觉得吵,

因为她知道

在哪个呼吸之间的空隙里,

恰当地投下音符,

总是不经意间,我们的心弦被拨动……

她从不去掌握什么,但一切都在她掌握中。

箜篌的历史

古代箜篌图

根据音乐史料记载,古代箜篌可粗分为竖箜篌和卧箜篌和和凤首箜篌三种。箜篌始于秦汉、盛于隋唐,衰退于明清。

存在日本的唐代箜篌残件和复原图

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由远古狩猎者的弓演变而来,竖箜篌的历史,它源于美索不达尼罗河流域,非华夏之旧器,随丝绸之路自西域传入中原,影响十分广泛。它的音箱多由皮革制成,有20多条弦。演奏时,将其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把演奏箜篌又叫作“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

卧箜篌的复原样品

唐代杜佑的《通典》中有说到:“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描述的就是属琴瑟类的卧箜篌。这类箜篌在汉代自波斯传入,也算是个“舶来品”,后被称为“胡箜篌”。《隋书音乐志》就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然而,随着时间发展推移,汉代卧箜篌又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了《清商乐》中,在汉至隋唐广泛盛行。但遗憾的是,到宋代后还是难逃失传的厄运。与此同时,卧箜篌并东渐到日本和朝鲜。今日日本称之为“百济琴”,朝鲜称之为“玄琴”。

金漆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的壁画

凤首箜篌与竖箜篌形制相似,因琴头装饰有凤首而得名。《乐唐书》中有记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zhěn)。”杜佑的《通典》也说:“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说法称凤首箜篌是缅甸的古乐器,在很早之前就传入了我国。如今在敦煌莫高窟千佛洞中还有天女抱弹类似乐器的壁画。

莫高窟壁画,张议潮夫妇出行图中的乐队

朝阳唐墓出土的壁画

敦煌宋壁画弹凤首箜篌图

箜篌的新生

一直到年4月,被称为“雁柱箜篌”的第一个现代箜篌诞生。它有72根琴弦,采用筝式柱码,按照C大调音阶排列,达到五个八度。音色明亮,音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崔君芝,也成了箜篌演奏的第一人。这位现代箜篌演奏艺术创始人,以竖琴演奏手法为基础,揉合了传统民族乐器古筝,古琴,琵琶等演奏韵味和声响特点,其中以原创作品《湘妃竹》最为著名。

崔君芝和现代箜篌

成都,作为古代东方音乐之都的历史见证,坐拥永陵博物馆出土的二十四伎乐,是迄今为止发现唯一完整的反应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为了还原二十四伎乐中所展现的雅乐盛景,与永陵博物馆共同携手,旨在复原其中的乐器及作品创作。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我们有幸请到古代箜篌代言人、现代箜篌演奏艺术创始人崔君芝老师为大家展现箜篌之美,届时大家将了解箜篌的前世今生,近距离欣赏古箜篌和现代箜篌的不同之处!

《夏·丝路箜篌引》

时间:年6月24日(周六)晚7:30

地点:金沙剧场(金牛区金博路9号)

演出票价:元、元、元

网上订票:大麦网

主办单位:四川交响乐团

特别鸣谢:国际箜篌协会

特别邀请: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家

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箜篌教授、硕士生导师崔君芝

指挥:肖超

演出团队:

中国、中央音乐学院联合箜篌乐团

如何订票

1、长按并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