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生而觉醒,逝而回归

来源:竖琴 时间:2023/3/10

她能够赤足穿行世界

在夜里,带着我在身边

使守夜人惊恐

她能够在我身上行走

杀掉我,或者在我脚边死去

by德斯诺斯

失眠像孤独的玫瑰花

五月来临前的最后一天,酷热猝不及防地撞进了怀里,只有年轻人在窃笑。我反复揉搓着麻木的手指和咯吱咯吱的膝盖,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没有一场一场连绵春雨浇灌的夏天,不会透明令人渴望,梧桐树的骚情造成的后果,是许多絮状的小伞兵肆意地游荡,它们迷住了我镜片后面的眼睛,“新冠”同志告诉我,最好不要抚弄包括眼睛、鼻翼在内的脸颊,实在忍不住的话,也要等到肥皂酒精挥发殆尽后。

与詹姆斯·乔伊斯相比,无论是写作者的笔名弗兰·奥布莱恩,还是他的原名布莱恩·奥诺兰,在阅读他的《双鸟泳河》,也即是《双鸟渡》之前,对他后脑勺侍弄宿命的幻想,并没有多少辨识的能力,甚至乔伊斯在其中看见了些许自己的文风。

直到洗净脸颊上,被梧桐树黄色小伞兵亲吻的痕迹,汗渍的灼烧似乎渐渐淡去,我试着打开空调的制冷功能,但是它并没有驱走任何的燥热,反而与我伤痛冰凉的关节亲昵起来,只好恶狠狠地关掉空调。

被乔伊斯安排在《尤利西斯》中的“迷人的、艳丽的女歌手”,被我重新打开《双鸟渡》的时候,开始在漂浮石楠暧昧气味中低声哼唱,我不知道这哀伤的曲调,原来是拉威尔钢琴独奏曲,大提琴和竖琴的重新搭配,使得曲风的颜色更重了,艾略特似乎说过,坠落的五月,开花的山茱萸和栗树,都是叛徒,如此也罢,阅读的妙趣和神秘袭来之前,我还要喝一壶陈年普洱,多少年都无所谓。

无关紧要的是,爱尔兰现代文学三杰”中的乔伊斯、贝克特、奥布莱恩,显然乔伊斯和贝克特更加出名,这不重要,只要对乔伊斯或贝克特感兴趣,手不释卷断断续续的那种兴趣,不是挂在嘴边装点文艺的腔调,就可以继续喜欢奥布莱恩,甚至会坠入意识流的荒诞。

实际上我对爱尔兰神话知之甚少,况且在阅读之前,我没有沉入大量的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当中,我把与书的相遇当作漫漫人生的一次艳遇,也许继续,也许就此擦肩而过。进入迷宫的那刻,我瞧着窗外升起的尘埃,它们翻翻覆覆不觉疲惫,类似普鲁斯特重新从《追忆似水年华》起身,幽远的记忆绵长地绽开它寻找缺失部分的努力,我们这些阅读者,从来不在他们高耸云端的视线,“玛德莱特小蛋糕”除外。

不知何时,奥布莱恩的魔法开始折磨我,我筋疲力尽从一个故事穿梭到另一个故事,双鸟渡是爱尔兰最长河流香农河某处水塘的名字,得了失心疯的国王斯威尼,在古老传说中因圣人的诅咒而化作飞鸟,此后的漫长归途,双鸟渡不过是他偶然停驻的地方。我不确定自己的阅读还停留在第一、第二层次的某处,距离套娃微小的核心,之间隔了多少,而我大汗淋漓仿佛刚刚脱身午后的梦魇,曾经逝去的岁月不过是个狡黠的玩笑而已。

当然全书荒诞不经的行文基调,写作者把文字放在了一幅镜子后面,阅读者必须有深厚的爱尔兰诗歌典故神话等等文学基础,才有可能跻身写作者戏谑嘲讽口吻勾勒的天马行空。一般这时候,多元的故事才是老和尚对小和尚讲述的无数次重复的某一次,它们被打碎于博尔赫斯迷宫的大门前,写作者编织的人物,开始不满写作者本人的猥琐不求上进,进而突破阅读自身的禁锢,不在乎写作者文字的约束,神秘莫测出无数组情节斑驳交织的可能。

我自己呢?不过是诸如此类文字设计出的庸俗阅读者之一,刚刚吃完中午的剩饭,绿豆黄豆的豆浆,加了点过期的冰糖,热气升腾,晚上的黑暗才进入黑暗,后摇的波光粼粼,我忘记了,深沉而闪耀,模糊而具体……

绘画:MichalBorremans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