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听安岐随想观众感慨没想到听交响音乐

来源:竖琴 时间:2023/2/17
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115/8593378.html

指挥家夏小汤执棒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出《安岐随想》(牛小北/摄)

纪晨

4月16日晚,在指挥家夏小汤执棒下,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安岐随想》。《安岐随想》是为了缅怀在漳厦金战役中牺牲的解放 战士而创作的。在作品 一个乐章的演出过程中,能够看到现场有观众在拭泪。有观众感慨,“没想到听交响音乐会能把口罩哭湿。”

虽然《安岐随想》是一部委约作品,但作曲家谢鹏说:“我只有把它写好,才对得起自己的心。”

为了牺牲的烈士也要写好这部作品

漳厦金战役发生在年,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 第三野战 一部对退守福建省漳州、厦门、金门岛等地的国民 进行的进攻作战。战役共歼灭国民 近5万余人,解放了福建省南部大陆和除金门、马祖、东山等岛以外的全部沿海岛屿,为巩固海防,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放 在漳州、厦门取得胜利后进攻金门岛,共毙伤国民 余人,解放 两批登岛部队共3个团人(内有船工、民夫人)全部牺牲,也让漳厦金战役成为解放战争中胜利与悲壮交织的一场战役。

《安岐随想》中所说的安岐,即金门岛上的安岐村。在这里,解放 战士战斗到用尽 一颗子弹。年,厦门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后文简称研究会)、厦门鹭海英烈慈善基金会(后文简称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在金门岛上看到当年战争留下的遗迹以及烈士遗骸所在地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们希望可以用艺术的形式再现这段历史,让大众通过这部作品了解这段历史,共同缅怀先烈。

年,作曲家谢鹏为厦门“小白鹭”民间艺术舞团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创作配乐,其后作品获得第二年的文化部文华大奖和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的中国舞蹈荷花杯金奖。加之谢鹏的作品及口碑在厦门文学艺术领域一直很好,厦门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厦门鹭海英烈慈善基金会联系到他,提出委约作品的想法。之前没有写过整部交响乐作品的谢鹏,当时正在读博士后,但他很珍惜这次机会,答应了委约一事。

年夏天,谢鹏前往漳州、厦门、金门岛采风。当他踏上当年解放 登陆金门的那片沙滩,来自研究会的工作人员为他讲起这段历史时,谢鹏泣不成声。当年在这片海滩上牺牲的烈士们,年纪 的三十多岁,最小的战士不到二十岁。在岛上的遗迹处,谢鹏见到很多大小不一的弹孔打穿的墙体,他想象着子弹打在肉身上会是怎样的瞬间……当年战争的画面浮现在他的脑海中。采风前,谢鹏构思的都是一些无调性的表现形式,但采风所见让他觉得:“我要忘掉技术,用自己的真心实意写出所有人都能听得懂的音乐。为了这些烈士,我也要写好这部作品。”

写出烈士和后代们的心声

牛小北/摄

全曲由序、 乐章“鏖战”、第二乐章“日记”、第三乐章“永生”四个部分组成。各乐章彼此独立且相互关联,竖琴通过固定音型在各乐章中都有不同的显现,同时它也是各乐章连接的重要符号。竖琴的声音通透,代表着战士们永生的灵 。

序为小型乐队编制。开篇是一声声低沉的鼓声,随后钢片琴响起,仿佛那些战士从年向我们走来,带领观众走进这段历史。旋律带有闽南元素,小提琴的独奏仿佛是“我”或“他”,对战争进行的独立思考与情感发散,同时也是与英雄进行的一次隔空对话。 反常规地加入明确的定音鼓,代表战争的开始。仿佛是蒙太奇画面,将镜头切到战场,也是为 乐章进行技术上的过渡。

乐章“鏖战”为快板,不协和音描绘着战争的残酷。大鼓、贝司、大提琴在低音区充分营造出战争的氛围,将登陆的艰辛、战争的过程一一展开。在常规的奏鸣曲式中,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在再现部一定会回归。但因为作品题材的原因,谢鹏没有安排它们反复,而是安排了一个开放式结尾。他觉得,这段雄心壮志的旋律,预示着这并非是故事的结局。

第二乐章“日记”为慢板乐章。谢鹏想要用一个乐章来展现战士们的情感,他了解到当年参加这场战事的解放 战士都来自山东。于是他从众多山东民歌、小调中挑选了《沂蒙山小调》,将这段大家熟悉的旋律打散,一次只出现几个音,然后再抽离出去。三部曲式结构从解放 战士的情感生活出发,对他们的亲情、爱情、友情逐一描写。在不同片段中,竖琴的声音不断出现,没有旋律,没有主要线索,单纯用连贯、清晰的音色,像语言一般讲述。

第三乐章“永生”由两部分构成, 部分为奏鸣曲式,展现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但在完成这一部分后,谢鹏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他的潜意识告诉他还有东西没有展现,于是他反复琢磨,缺少的到底是什么。参加这场战争的将士们,为战争提供帮助的福建船工、民夫,他们的家人、后代想要对他们表达些什么呢?于是谢鹏想到,作品中还缺少一首安 曲。在创作这首安 曲时,谢鹏不自觉地留下眼泪。传统的安 曲都是由成人合唱团演唱,但他提议要找童声合唱团来演唱,而且要用闽南语。谢鹏自己到厦门艺术学校的合唱团中,挑选了会闽南语的学生担任合唱。

4月16日晚,当30名童声合唱队员起立、开口歌唱,台下不少观众不自觉地发出惊呼声。闽南语的歌词是:“难忘阿爸的目光陪阮一生,亲像那粒尚光的星挂天顶。啊,照得这边山和那片海,惦惦地守候这个所在的安宁。”(意思是:我阿爸的眼睛,好像天上闪亮的星星,他照亮了大海和原野,静静地守护着这里的安宁。)自从作品创作完成,每到清明期间,研究会负责人都会去金门岛祭奠,每次都会用手机播放这段童声合唱,告慰牺牲的战士。

作品入选“百年百项”

《安岐随想》完成后,于年10月13日在厦门歌舞剧院进行了首演。三年多里,《安岐随想》在福建共演出了八次,震撼了很多观众。尤其是演出时曾邀请很多 人到现场聆听这部作品,他们中许多人虽然是头一次接触交响乐作品,但完全能够感受到作品传达出来的意境和情感。

今年,这部《安岐随想》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 成立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之部“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并得到了国家大剧院的邀请,由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进京演出。谢鹏说:“这部作品能够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是对英烈们的一个交代,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谢鹏希望今年能够再去一次金门岛,去看一看埋葬在那里的英烈们,告诉他们:祖国昌盛,吾辈心愿终会实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