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英国交响乐辉煌的复兴期,无人可以企及的存

来源:竖琴 时间:2023/2/17

我听沃恩·威廉斯英国音乐,特别是听英国的交响乐,一定要听沃恩威廉斯到。威廉斯长寿活了86岁,横跨了20世纪整个上半夜,那个时候正是英国交响乐辉煌的复兴期,在这个复兴期,威廉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人可以企及!

沃恩·威廉斯

听英国音乐我最喜欢听的就是威廉斯和埃尔加到,我买过一套双碟的英国音乐精选,里面装的主要是他们两人的音乐,外加的一个人是戴留斯到,他们三人是英国晚期古典浪漫派,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时期的三剑客,其中威廉斯和埃尔加更胜一筹,他们的音乐确实非常动听,而且有孪生兄弟般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音乐中民间音乐的营养很丰富,如威廉斯的绿袖,埃尔加的加沃特舞曲都是典型的英国民歌旋律,再有就是他们的音乐风格都是耽于幻想,特别是他们的玄月是真正的玄月话美轮美奂,将现代玄月发挥到极致,他们的音乐都不是叙事式的,不注重描绘而注重感性,把自己的那种富于幻想的感情融入音乐,他们都是音乐的诗人。所不同的是,比起尔家威廉斯在交响乐的角色更为醒目和重要。从年创作出的第一交响曲大海开始,到年完成最后一部交响乐,E小调第九交响乐,以半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为我们精雕细刻,留下九部浩繁的交响乐,可以说在英国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威廉斯所做出这样非凡的贡献!

音乐带来不同的享受

埃尔加让我们记住的是他的大提琴协奏曲与大提琴演奏家杜普雷的演奏使得杜普雷河这部作品都成为经典和她的迷的变奏曲我是先买了一盘他的第七南极交响乐本来是想先听听试试,回家一听不同凡响,非常喜欢立刻又跑回音像店将他所有的交响乐一网打尽,都买了回来,一共八盘唱片!包括了他的大海交响乐,伦敦交响乐,田园交响乐,F小调第四交响乐,D大调第五交响乐,E小调第六交响乐,南极交响乐,D小调第八交响乐和E小调第九交响乐,最后两盘唱片收录的是他的一部歌剧,约伯和双钢琴协奏曲以及包括绿秀在内几乎所有的小品!伦敦爱乐乐团演奏有多年来一直专门研究威廉斯的权威博尔特指挥被企鹅评为三星,保留一星。被美国ts评为发烧名片,确实是不错的唱片,威廉斯几乎所有的音乐都囊括在这八盘唱片里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都浓缩在那天从夕阳之下到月落西天我家西窗旁的音响之中了,那真是我音乐最美好的经历了!我还从来没有一口气听了那么多的音乐,同一位音乐家在那样短的时间里一起走过那样漫长的路程,而顷刻变老。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吧!当我听完这八盘唱片之后,还是觉得他的南极交响乐最好听,还是忍不住在以后的日子里拿出这盘南极交响乐来听,百听不厌,这部交响乐是威廉斯为电影南极的斯科特配乐后发展而成的,是为南极探险而献身的斯科特的英雄主题,电影戏剧性的叙事方式都和威廉斯感性的音乐创作风格不尽相同,更为奇怪的是,他自己在每个乐章前,还特意加上了一段文字说明,更是与他的创作手法风马牛不相及!无疑!在威廉斯的九部交响乐中,这部南极交响乐是他企图核心之作!

音乐带来不同的享受

他是如何将概念和材料化为他的音乐呢?探讨这样的话题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威廉斯师从布鲁赫,布鲁赫是一位被音乐史几乎淹没的大师,第一次听到他的神之日就非常难忘,一直到前年找到他的音乐作品全集,听后非常感动,热爱德彪西,而无论布鲁赫还是德彪西,都远离这概念的主题和声音的材料,他们所重视的音乐的旋律和意向都来自心灵的直感,而与概念无缘。南极为什么感动了威廉斯,然后又感动了我,并不是威廉斯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而是无论斯科特还是南极,在威廉斯的心中都删繁就简,为遥远的意向并都在他的音乐中点石成金为动人的旋律,他没有沿着电影为他铺设的戏剧化的舞台走的更远,而只顺着自己心灵的轨迹轻车熟路地渗透蔓延水滴石穿,因此可以说,斯科特和南极只是他泼洒进他音乐里的新种子,在寒冷的冰雪在他的心中已化为温暖的溪流,流畅在它的旋律音符之中,没错,在这部交响乐的五个乐章中,斯科特和南极其实都并不存在,第一乐章响起来的时候,也许风雪声能够依稀感觉得到,大海的律动能够隐隐地感受得到,但那是你自己的感觉和想象其实和威廉斯无关,当号角响起不强烈,只是优秀悠扬的回声袅袅的散失在辽阔的天空,女高音和合唱队此起彼伏,犹如天籁之音,只在远处隐隐约约的飘渺着,伴随着梦魇般的风声气仿佛进入仙境,让人产生咫尺心境和苍茫宇宙交织的幻境。低音提琴衬托着渐渐高扬的木管和最后加入的撩拨的竖琴和丝丝入扣的玄月如雾如织,那种清澈柔软的音质,那种如梦如幻的气质,那种如海浪一般铺天盖地涌来的高贵品质,你会立刻感到那是属于威廉斯独有的!

音乐带来不同的享受

第三乐章开始纤弱的长笛和加入阴气的法国号命悬一线般细致入微,又有些阴森森的感觉,当然你也可以意念先行感觉到是寒气逼人的南极奔走在死亡线上的斯科特,但是管风琴出现后效果立刻不一样了,阳光般灿烂回响着清澈的回音,长笛在演奏的是那样的明亮而辉煌,居然还有嘹亮壮丽的擦声!心境忧郁之中带有一种大自然飘曳而来的敬畏,最后回归于悠扬的胆波,月中荡漾起的加弱音器的法国号上本应回应本乐章的开始列词,然后过渡到下一个极其优美的乐章里!曾经被英国人认为是天才之笔,这个乐章不长,只有短短五分多钟却让我觉得是最美的一个乐章了,小提琴的轻轻撩拨双簧管简洁的越剧很短很抒情,回忆的色彩很浓,往返回复几次如同鸟飞进飞出树林,然后被起伏摇曳的乐队所淹没,如短暂一瞬的美丽天光被云彩所遮掩,淹过夕阳!

音乐带来不同的享受

草民烟主只留下无尽的向往我不太喜欢末乐章太闹得慌,也许是追求过于壮丽的效果,吧有些剑拔弩张不大像是威廉斯倒有点像是贝多芬或码了那种曾在第一乐章出现过的女高音吴子的歌唱和唯妙唯俏的风生气,最后又把我们带回到南极的风雪之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种不可为之强为之的描述,虽然并不是威廉斯所长,却也是一种向世俗和传统靠拢的惯性而无奈的收尾!有意思的是,英国人称赞威廉斯在交响乐形式上做出的最大贡献,恰恰在结尾上,也许是我根本没有听懂这部交响乐的尾声,也许至少在这无奈的一点上和以往贝多芬或马乐是交响乐的结尾不一样,再闹腾之后归于冥想和沉思又属于他威廉斯的了,或许这矛盾的结尾正是威廉斯自己矛盾心理在音乐中的透露涉及主题先行和材料化解对任何艺术家都是一道难题,奉命而做和心灵的驱使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艺术从本质而言是从心灵到心灵的流淌,而不是从物质到物质的覆盖。

音乐带来不同的享受

威廉斯自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艺术就像是慈善仁爱一样应该先从家中开始,这是他自己的创作守则,也是我们理解他音乐的钥匙和进入一切艺术的不二法门,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不是从家里开始,而非得从遥远的南极出发吗?哪怕那南极至善至美辉煌无比,拥有着英雄斯科特漂散不尽的伟大婚礼,还是先从家中开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