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BerylMarkham的《夜航西飞》,了解过她眼中充满刺激与挑战的野性非洲,“具备所有面貌却从不枯燥无聊”的非洲;又或是看了MerylStreep演的电影《走出非洲》,在壮丽又舒缓的节奏下,如何爱上非洲这片神奇的土地……
也许,你也会对那处天地,心生向往。
小行李旅行家vol.Terri
纳米布的沙漠赞比西的河,南部非洲环游记
关于如何描述非洲,我是矛盾的。
既希望人们像我一样爱上它,许愿有生之年能够亲自走遍这片大陆;私心里又怕太多人知道它,以至于有一天回望,发现它已经不再是初见时的模样。
说起非洲,尽管旅行节目越来越多的把它作为取景地,但很多国家仍然不在大众目的地清单里。花少总算让大家记住了纳米比亚这个名字,也把它拍的足够美。如果想要直观的了解,推荐大家去看BBC的非洲纪录片,还有原版的花样青春非洲篇。虽然机位没那么多,甚至不够清晰也没加滤镜,但能用最简单质朴的方式让你爱上这个地方。
算起来,这也是我们第二次入境非洲了。先生一直对这片大地有深深的执念。某一天,我打开他默默收藏的纳米比亚游记,银河、火烈鸟、红沙漠扑面而来,构成了我对这个国家最初的想象。随后花样青春又消除了我一直以来对于当地自由行便利性的担忧,顺便继续狠狠地种上了一片草原。于是时隔三年后的这个夏天,二人组第二次非洲行开始了。
考虑到当地的路况,这次纳米比亚段跟旅行社租了车和司机,其余自助。纳米比亚段10天,路线为温得和克-苏丝斯黎-鲸湾-斯瓦卡普蒙德-埃托沙-Okonjima大猫基地-温得和克,之后直飞维多利亚瀑布城。停留2天再飞到开普敦,停留3天回国。
作为一个从事分析师多年的理工女,每天打交道的全是报告和数据,自然写不出什么风花雪月,不过做起攻略来绝对严谨认真,争取每篇游记都能提供干货,详细攻略放在游记最后。此行一共入境四个国家:纳米比亚、津巴布韦、赞比亚、南非。
WecallitAfrica,theycallithome
“——所有的远方,都是家乡”
落地温得和克机场,走过起舞欢迎的人群,一位穿着华丽的女士拿着一串手环,逐个询问入境口排队的游客要不要戴上。好一会儿后才发现,那原来是海关表示欢迎送上的礼物。
在市区徒步闲逛,小教堂安静矗立在市中心,天蓝的像染了色。采购了食物,第二天一早跟司机Kevin碰面提了车,就往沙漠进发了。
非洲独有的剑羚,在满地跑的狒狒之后出现在了草丛里。
这是一家四口的长颈鹿,不过最小的鹿宝宝有点调皮,经常藏在草从后面。
其实很想去箭袋树森林拍一拍银河,但奈何实在太远。专程绕道向南几百公里,无论于我们的体力和时间恐怕都是个考验,所以几经纠结还是放弃了。而茫茫草原上傲立的这株好像在帮我们弥补遗憾。
入住的LeMirage是古堡风,比照片里看起来小巧许多。沙漠里的几个Lodge价格都不低,LeMirage应该算是几家豪华型里最靠近园区门口的。周围已基本是黄沙和石山,一抹沙漠绿洲风情。
跟阿联酋沙漠酒店奢华精致的风格相比,这里显得简朴粗犷。没有过多装饰,只是安静矗立着,仿佛已承载了这片古老沙漠一亿多年的变迁。
酒店有两间星空房,是独立于正常房间在最顶楼的,需要作为附加另外预定。不过此时是非洲的冬天,即使在沙漠里晚上也没有超过20度,并且会聚集水汽,拿来躺是不太现实的。但风景这边独好,凹造型总是必要的。
此刻落日照在脸上,身后是无际黄沙,尽管风大了点,心里也能哼出一首诗~
曾在澳洲的海滩上见过满天繁星,在中东的沙漠里辨认过天狼星和猎户座。然而直到这晚,吃过饭我们走出餐厅,先生说了声,快看,银河!抬起头,一条璀璨的光带就这么挂在头顶,闪闪发亮,肉眼可见。忍不住惊叹,原来银河是这么真实存在的啊,而且近在咫尺。
按快门--长曝--查看成果,循环几十次。再后来发现人物入镜很好玩,就变成了摆好姿势--按快门--木头人20秒--查看成果。
银河真的怎么也拍不够,只是入夜以后温度越来越低,只好恋恋不舍回房间睡下了。
我们的行程还算悠闲,因为计划隔天才去45号沙丘和死亡谷,所以醒来并无特别安排。吃过早餐在酒店溜达到退房时间,坐着小白到了SeriemCampsite,人生第一次露营体验就此开始了。
这是红沙漠园区里唯一一家营地,提前两个月奇迹般的订上了。我们的2号营地离门口不远,树上一片硕大的鸟巢,看来今天的室友就是它们了。
对露营完全陌生的我们像两个熊孩子刚进了一间满是玩具的屋子,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支帐篷、摆桌椅、冰箱里掏出两瓶可乐,往树荫下一坐就是半天。偶尔起身溜达着研究一下别人的营地圆圈大不大,树有没有我们的茂密,烧烤台是不是长得不太一样。
此时正是午后,沙漠里几乎无人走动,只有一只剑羚来回踱步。邻居们或是安静地乘凉看书,或是在泳池附近玩耍。
三点过后太阳终于没那么强烈,拿出前天首都采购的各种肉类、生菜、调料,笨拙的开始研究如何生火烤肉。没有经验的我们当时并不知道firelighter这种东西的存在,只能四处捡来干草,点着再放进厚重的木头堆里,足足半小时才算把火生起来。
看日落的ElimDune离营地非常近,开车5分钟即到。这种时候住园区内的好处也很明显了,营地开关门的时间大约是每天5:30-18:30,而园区大门开关时间是6:45-17:30左右,想看红沙漠的日出日落,不住在园区内是无法实现的。
晚霞下草原的苍茫实在太具水彩感,一幅幅生动的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夜好眠之后,翌日一早打包了帐篷告别营地,向着红沙漠深处开去。心心念念的45号沙丘终于切实展现在眼前。
“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在这种时候的沙地,总是我联想起一个巨大的沉睡女人的胴体,那么安详沉静而深厚的美丽真是令人近乎疼痛地感动着。”
装一瓶地球上最古老的沙,带回家做成沙漏。
挥别45号,继续往里开,又下车走过一段虽没有陡坡可是依然耗费大量体力的沙地,死亡谷这才露出了真容。
就算一路走来不止一个的标示牌在告诫人们Donottouchthetrees,就算那颗出名的弯刺已经被坐倒再也无法立起,我们还是在周围看到了许多摸着树枝甚至坐在上面拍照的游客。心痛不已,只能在这里默默呼吁,希望大家对这些已经死去却依然屹立几个世纪的生命抱有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
在这里生命和时间仿佛已经停滞,而来了又去的人们对自然而言,恐怕也只是漫漫银河里短暂滑过的流星吧。
死亡谷旁边就是Bigdaddy沙丘,看着这比45号还漫长的征途,只能默默佩服一下向着顶点攀爬的人群了。
行至鲸湾,天气渐渐阴沉了起来,厚厚的云层和水汽笼罩着整个城市。Kevin看我们一脸担忧,连忙解释说鲸湾一周有六天都是这样的天气,但现在是旱季,并不会下雨,只是很难见到阳光而已。心里稍稍宽慰了些,然而一打开车门又被十几度的温差震惊了。早听说过这里是海边城市气温较低,只是没想到下午四点就需要裹着大衣迎战寒风。
岸边就是成群的火烈鸟。只是它们实在是警惕性极高的生物,只要人类稍稍走近,便排成一排快步挪开或者干脆起飞。
后来坐上越野车往三明治湾出发。沿途经过盐场,这还是第一次看到粉红盐湖,如果阳光灿烂一点一定更惊艳。
看到的大多游记里,三明治湾都被灰蒙蒙的雾气笼罩着。这天比较幸运的露出了一点阳光和蓝天,不过风依然很大。飞扬的沙粒和海面的水汽混杂着,在这倒沙入海的奇观上平添了一份神秘。
离开海边车队载着我们往沙丘更深处开去,短暂的冲沙之后停在一片洼地开始了下午茶。
同车的是一对南非白人夫妇,他们年轻时在其他城市经营农场,两个外孙女降生后便卖掉农场搬去开普敦和女儿一家同住。听闻我们行程的后面要去开普敦,洋溢着笑容告诉我们那里真的很美,随后又一脸正经的提醒要注意安全,看好财物。他们说,南非政府为了在大选中获胜,降低门槛吸引了很多中北部国家的黑人贫困人口移民,这才造成了今天越来越混乱的治安。看着他们对祖国喜忧参半的情感,再想想南非种族和解之后的政治变动,想来如今白人在那里的生存现状也是一言难尽了。
沙丘旁边散步的黑背胡狼,超帅又自带萌感。
暂别大西洋的海岸,接下来是两天两夜跟动物的亲密接触了。对比过花少里的Harnas动物保护基地和另外一种私人野生动物基地例如Erindi,最后还是选择了埃托沙,因为觉得这里更接近纯粹原始的自然,少了人工喂养和干预,才能看到动物最本真的状态。
事实证明,在水坑边默默等待、在车里仔细观察,不知道下一秒出现的是什么的惊喜感,还有拿着动物图册一页页来回翻看打钩的成就感,以及看到不同物种互动时的震撼感,都是在围栏边或者笼子里看到被饲养的动物所无法比拟的。当然动物保护基地能提供的还有零距离接触和深入了解照顾的机会,这也是埃托沙所没有的。
汇总一下两天所见,数量最多的除了羚羊斑马,居然就是bigfive之一的非洲象了。两个露营地的水坑边,每次我们走过去都刚好遇到几十只象群来洗澡,开车在路上也遇到两次横穿马路的它们,这样的默契简直一百分了。非洲象算是草原上最霸道的物种,狮子猎豹不敢惹,长颈鹿也是见到它们就拔起长腿仓皇逃走。象群走过之处,尘土飞扬叫声震天。第一天到Okaukuejo安顿好走去水坑碰碰运气,就见到了这一幕。
长颈鹿逃跑后象群就在水塘里打闹起来。
这只正在过马路的公象看起来年纪相当大了,拖着沉重的步子一点点走进了草丛深处,对身旁的车辆和人类视若无睹。
长颈鹿这种漂亮的生物更是怎么看也不会腻了。喝水的、吃树叶的、好奇打探我们的,一路拍到饱。
斑马的胆子很小,永远成群活动,喝水也是小心翼翼,碰到长颈鹿剑羚之类都会躲开。
牛羚,也叫角马,出现的概率不多,没想到在Okaukuejo见到一群来喝水。
草原上孤单傲立的鸵鸟,感觉它有很多故事...
Namutoni里见到的狐獴,它学名是条纹狐獴,跟少年派里的种类有点区别。
羚羊们应该是这里最常见的生物了,不过种类多到对照图册仍然傻傻分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品种,主要根据角的形状来辨别。
高角羚,又名黑斑羚。呈竖琴状或S形,向后弯,再向上弯。
两天的时间实在不足以好好体会这么广阔的野生动物园,我们在营地见到一些背着长枪短炮的欧美老人,交谈中他们说已经在园区里住了好几晚,接下来还会继续守在这里等动物。表示很羡慕,希望到这个年纪我们也能这般满世界专注的生活。
作为津巴布韦的旅游重地,维多利亚瀑布城有时也并非和其表面相一致。离市区稍远分布着好几家奢华酒店,而且还隐藏着很多奢华别墅。所以,很难说这座小镇到底是“现代”还是“落后”。
Thekingdomhotel是津巴布韦这端最靠近瀑布的酒店,从后门走去瀑布入口大概10分钟,途中的小路上经常会有大象等动物走过,所以平时都安排了专人护送住客。
不同于纳米比亚的豪放粗犷,这里的原生态显得玲珑精致了些。大概住客不多,庭院里很安静,只看到水塘上的编织鸟和桥上散步的鸭子。
沿着小路走去悬崖边的thelookoutcafé,日落刚好打在峡谷上。
这里也是wildhorizon公司滑索和swing的活动地点。远处若隐若现的绳索就是zipline的路线。
一早带着兴奋和紧张起床,迎接让我们千辛万苦来这里的重头戏,魔鬼泳池。接驳车带我们先到出境小屋,下车查验,上车过桥,再到入境小屋,贴签,入境。流程比过关去香港还简单轻松。接驳车停在风景绝伦的皇家利文斯顿酒店,签完生死状,就从这里直接坐船上岛。几分钟之后彩虹挂在瀑布上伴着我们的惊呼出现在船头!
没多久领队开始招手呼唤我,一咬牙冲着悬崖游了过去。这一游才发现,其实水流很温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湍急凶猛,悬着的心彻底放下。这几分钟大概是这辈子最难忘的经历了,眼前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和蒸腾的水汽,头顶是彩虹,对面是站在邻国遥望的人群。一路哆嗦着被礁石磕腿硌脚的辛苦立刻烟消云散了。
传说在瀑布的深潭下面,每天都有一群如花般美丽的姑娘,日夜不停地敲着非洲的金鼓,金鼓发出的咚咚声,变成了瀑布震天的轰鸣;姑娘们身上穿的五彩衣裳的光芒被瀑布反射到了天上,被太阳变成了美丽的七色彩虹;舞蹈溅起的千姿百态的水花变成了漫天的云雾。那此刻趴在瀑布悬崖边的这个姑娘,不知道能不能也写进传说里。
\放在最后的干货/
非洲旅行装备推荐
(点击图片可进入购买页面)
(点击图片可进入购买页面)
(点击图片可进入购买页面)
旅行社推荐
WildDog: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