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海滨城市青岛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每年盛夏,风光旖旎的半岛,都有无数前来弄潮踏浪的人儿。
酒花香醇的醉人城市,也是底蕴深厚的人文圣地,因为海风,是天然的艺术源泉。
年7月,谭盾携青岛交响乐团与俄罗斯吉他演奏家ArtyomDervoed一起,把他的重要作品《女书》吉他版的世界首演,献给了乐都青岛。
▲《女书》吉他版世界首演
谭盾与吉他演奏家Artyom(左)
女书传人之一胡欣(中)
当晚,Artyom完美演绎了《女书》的精神世界:柔软悠长的旋律里带着感伤,艰深的技巧中充满坚韧,吉他与西洋传统管弦乐器、民俗影像相互对话碰撞,充满戏剧性。
▲谭盾指挥
《女书》吉他版世界首演
谭盾首度接受采访谈感受
◥Q:
你的《女书》一直以竖琴为核心乐器,她是沟通隐秘女性文化和现代音乐语言的桥梁,这次首演了吉他版,还是由俄罗斯帅气吸睛的男性演奏家来挑战,你觉得吉他和竖琴哪个更好?
◤谭盾A:
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简直无法取舍,就好比你问我假如我有两个妹妹,会更疼爱哪一个,都是我心尖尖上的宝贝。
◥Q:
既然还是如此深爱竖琴营造的音乐意境,又为何会想到尝试吉他版?
◤谭盾A:
其实在我心中,竖琴始终是最为女性化的一件乐器,她柔情、细腻,琴弦的拨动宛如温润流水,与《女书》的内涵相当契合。但是伟大的吉他演奏家Artyom,这个浪漫吉他的爱情杀手,很喜爱这部作品,一再要求改编成吉他版来演出,我开始没理会他,是因为我实在太爱竖琴了,难以想象还有什么乐器会比竖琴更精彩。但他始终不舍弃,还在莫斯科国际吉他艺术节上试了几段,并把声像资料寄过来,我听了之后,觉得还真是非常有意思。
作品就是我的孩子,那一瞬间,就像做父母亲一样,既然生了一个小孩,那就再生一个呗(笑),于是成就了吉他版《女书》在青岛的世界首演。
▲Artyom深情弹奏
◥Q:
你觉得有意思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谭盾A:
吉他和竖琴有共通点,都是弹拨乐器,又都擅长展现细腻多变的音色,和声能力也很丰富,表现力不相上下。竖琴偏女性化,而吉他虽然也是温润儒雅的气质,但在音色、力度等方面,还是更有张力,而且这次是男性演奏家,就带给我们更多的浪漫色彩和想象空间,有了对话的分量。
◥Q:
那如果恰巧弹竖琴的是男性而弹吉他的是女性呢?
◤谭盾A:
那就更有趣了!Artyom跟我说,他觉得由男性演奏家进入《女书》的独奏世界,体现的是声音表达与艺术观念在阴阳能量上的汇集与互补,这些牵涉到演奏的二度诠释、表达者身份等社会学问题,值得研究!
作品阐释
《女书》原是为13部微电影、竖琴和交响乐队而作,是谭盾以世界上现有仅存的女性文字为题材,前后耗费近五年时间,深入湖南江永县女书村采集影像、声音素材创作而成的,是他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浓重的人文内涵与文化价值。
《女书》强调“声”与“画”的并峙与对话:谭盾用21世纪的现代性音乐语汇写作,乐队的演奏代表着未来;舞台上同时呈现的三块大屏幕记录了他在女书村拍摄的民俗影像,这些正在消逝的文化资料,古老、遥远却又鲜活。
而作为桥梁的主奏乐器竖琴(吉他),她连接两者,通达过去和未来,藉着古老的声音铺出现代的路,并以此找寻未来。
男性演奏家探秘女书世界
一个拥抱,跨越山河大海
怀着对《女书》的憧憬与向往,作为俄罗斯国际吉他艺术节总监Artyom极力促成了此次演出。
这位在演奏吉他传统曲目方面具有高超技巧的演奏家,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与世界一流当代作曲家合作,探索并拓展现代作品。
▲谭盾与Artyom在青岛
他花费将近一年时间专门练习《女书》,在《女儿河》这一旋律最为动人的篇章中,他也反复观看影片里这个在女书村河道上缓缓划桨而歌的女子,她美丽动人,来自他从未触及过的神秘国度:那片遥远而隔绝于世的村落。她用毫无矫饰的天籁声音歌唱独特语言,带着迷惘和甜美,沾满水汽的氤氲和温热。
她是目前仅有的六位女书传人中,最年轻的一位:胡欣。
Artyom觉得,他和她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首演前一晚,胡欣和Artyom见面了。
▲谭盾促成并见证了这个意义非凡的拥抱
胡欣用女书书法现场为Artyom写下他的名字(音译)和“吉他”二字,演奏家激动万分,立刻把这张书法置顶在自己社交网站的首页上并写道:这是胡欣第一次用女书写下“Artyom”几个字,更是“吉他”这件乐器第一次被写成女书,我将永远珍藏。
▲Artyom的Facebook首页
这奇妙的一幕发生在青岛一座拥有近年历史的德式古堡中,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当晚,谭盾与乐迷们共同观看了NHK电视台拍摄的获得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银奖的同名纪录片《女书》,这间曾经的德国水师饭店,不仅见证过历史的风云变幻,也亲历着当代艺术的璀璨。
▲谭盾在光影博物馆的胶片墙上签字
当晚,谭盾分享了创作《女书》的缘起与经过,犹如一场大师的“心灵解密图”:这部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