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外国经典典故选3

来源:竖琴 时间:2023/3/22

典故是指典制和掌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以及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的来源大致有:第一,民间故事、传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第二,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第三,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典故分为:成语典故、历史典故、文学典故、文化典故。

9、月桂(Daphne):出自希腊神话。阿波罗爱上了女妖达芙妮,但达芙妮拒绝了他的追求。有一次阿波罗遇见达芙妮,达芙妮立即跑到河边,向他父亲河神呼救,她父亲便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阿波罗抚摩着月桂说:“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你至少也得做我的树。月桂树啊,我的头发上、竖琴上、箭囊上要永远缠着你的树枝,我要让罗马大将在凯旋的欢呼中头上戴着你的花冠,你的枝叶永远接受光荣吧。”后来人们遂用月桂树枝编成的花冠赠给优秀的诗人。月桂、桂冠也被用来做胜利和光荣的象征。

10、乌托邦(Utopia):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即“乌有之乡”。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即乌托邦。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均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则按需分配;人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供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故此词喻指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11、极乐世界:原为印度佛教名词。又译“安乐国”、“安养国”、“佛国”、“净国”、“净土”等,俗称“西天”。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地界。比喻最快乐的地方或虚无飘渺的地方。

12、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国王。他憎恨女性,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女像,并爱上了她。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被用在教育心理学上,也称“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