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周作人希望国人不再苟且地

来源:竖琴 时间:2025/5/2
中国诗歌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它们的起源分别可追溯到《诗经》和《楚辞》。屈原首创楚辞,当是我国浪漫主义抒情诗人鼻祖。我们都不会对此感到陌生。不过,西方浪漫主义抒情诗歌是从谁而始的呢?答案就是公元前七世纪到六世纪的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她的诗属于独唱琴歌,由竖琴伴奏,注重自我心理感受的抒发,有着强烈的个人意识。而在她之前,西方还没有出现表现自我感情的诗人。萨福的诗歌主要写爱情和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咏叹,情感真挚动人,语言简洁,多用当地口语,朴素自然。她精通音律,创造了多种诗体,其中有一种还被命名为“萨福体”。梭伦曾经感叹,学会了她的音律,便死而无憾了。诚如萨福自己所说:“我运用的/这些词语/将会不朽”,她的诗成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来的很多抒情诗人都有很大影响。她把自己的技艺归功于文艺女神缪斯的传授,而柏拉图则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也就是第十位缪斯。在欧洲历史上,也有很多以萨福为原型的画作和雕塑。可见她在西方一直是备受推崇的。不过,她的诗很晚才被翻译过来。周作人第一个把萨福的诗译介到中国,对之赞誉有加:“情文并胜,譬诸蝶衣之美,不能禁人手沾捉。”他希望国人能从萨福的诗中学会热烈地生,而不只是苟且地活着。海子也十分喜欢萨福的诗,还专门写过一首《给萨福》,赞美她:“你野花的名字/就像蓝色冰块上/淡蓝色水清的溢出”。读了萨福的诗后,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海子也明显受到了她的影响。萨福曾创办女子学院,类似于一个文艺团体,传授诗歌和音乐。上面这首诗应该是她写给其中一个女伴的。其独特之处就在于,通过描述强烈的感官感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诗人对感官体验的描写,不仅十分细腻,而且是有节奏的,非常符合内心的起伏。安娜多丽雅后来因为出嫁不得不离开了萨福,诗人还是非常想念她,设想她在远方的女人们中间就像月亮升起在群星之间,“她的光华铺满了/咸的海洋和开着繁花的田野”。萨福的诗一共有九卷,大约一万多行,在十八世纪初,因为被视为有伤风化而遭到焚毁。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五百多行,几乎都是不完整的残篇。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缪斯在庇佑,这些短小的残篇大都可以独立成诗。与那些个人感受强烈的诗相比,我更喜欢萨福这些短小而含蓄的诗。《暮色》晚星带回了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带回了牧童回到母亲身边(水建馥译)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便收束了一整天的时光,四次使用“带回了”,复沓的句式营造出了音乐性。语言洗练,下笔如素描,画面感却很强,并且十分温馨。诗人巧妙地把两个动态的画面融合在了一起,看上去只是写了暮色,其实也把黎明时的景象写了出来,可谓天衣无缝。周作人说萨福的诗有“蝶衣之美”,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他想通过翻译萨福的诗,鼓励国人能怀着热烈的心去生活,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这样的想法当然很好,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实在是过于理想化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