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唐代的箜篌是什么样子初衣胜雪

来源:竖琴 时间:2025/5/5
关于白癜风治疗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
”杨柳路尽处,芙蓉湖上头,虽同锦步障,独映钿箜篌。鸳鸯可羡头俱白,飞来飞去烟雨秋。“唐朝李商隐《代赠》诗文慢读:美人在哪,在杨柳路的尽头,在荷花湖的上头,虽然被锦绣的屏障包围着,但是她的影子和弹奏箜篌一起在锦障里透出来。美女呀,你羡不羡慕那湖上的鸳鸯,飞来飞去在烟雨的初秋。初衣解释:这首诗是写达官贵人或富豪家的仕女乐姬,被重重叠叠的锦绣罗帐包围着,在里面弹着箜篌。这个箜篌华丽丽的,因为上面的小音柱装饰着钿花。在锦帐之外,有鸳鸯飞来飞去。诗人问那个美女,你羡慕吗?今天初衣可不想解读闺怨。因为让初衣感兴趣的就是那个钿箜篌。而且感兴趣的也不是初衣一个人,因为许多人见过箜篌,只听到这个响亮的名字,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因为在唐代,诗人写箜篌的并不多。李贺算一个,不过呢他是说的是汉箜篌。李商隐可说的是实打实的唐箜篌。因为初衣曾经做过研究。我觉得李商隐,做文章和做人一样很老实。他用典的时候都是实打实的用典,虽然典故都华丽丽的,不明白典故的人一定云山雾罩,觉得他虚无缥缈,但明白典故的人,一定会佩服他用典的精巧,如果你看不懂,一定是你没有看到那本典书。这个初衣和绝大多数李粉一样,自己的脑袋和学识实在是粗浅。所以对他的那些典只能高山仰止。但是他要写一些纪实性的诗的时候,他又是实打实的写实。这个我是在很多诗中已经领略了他的扎实。当然李商隐的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另当别论。用这首诗流传下来的,就是因为他写了箜篌。箜篌原本是中国上古的一种乐器,像瑟和琴样子,是横着演奏的。至于它和琴和瑟有什么区别?唐代的杜佑是这样说的,比瑟小,有7根弦,但是要用拨弹的方法,像琵琶一样。所以,又叫卧箜篌。,从汉代一直到隋唐都有。李贺诗中写的就是这种。据说这种箜篌传到了朝鲜,成为了今天朝鲜的玄琴,又叫百济琴。晋朝之后,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在巴比伦波斯的那种流行的竖琴,在中国就叫箜篌。或叫做竖箜篌。这种华丽丽的箜篌有20多根弦,极其的壮观。音响效果肯定是好,于是皇家的宴会都会使用上这种华丽丽的箜篌。这个时候的箜篌应该非常大,不过我觉得坐着弹好像不合适。这么巨大的箜篌,站起来弹才行吧。那么李商隐中的钿箜篌是指哪一种呢?这种可以携带的,在船上表演的小箜篌,一定体积不大,可以轻松携带。原来这种小箜篌,像半边木梳一样,可以绑在女孩子的腰间,可以边走边弹。正好在日本奈良正仓院藏着的我国唐代的螺钿槽箜篌,正是这个样子。这就是著名的唐代的钿箜篌。这种唐代的小箜篌一直流行到明朝。清朝的时候就很少看到它的踪迹了。虽然最后的箜篌是清代的制品。箜篌在中国原来是一种贵族的乐器,因为和民间的乐器不能共同的演奏,所以在高门大户中逐渐丧失了生命力。到后来在中国连箜篌的影子都找不到了。当代我国的音乐家,音乐学院,根据古代的形制进行改良,做出了能够广泛演奏的雁柱箜篌,让箜篌重新回到了舞台变和现代的音乐相结合。我也非常感谢李商隐,正是因为他写了一句钿箜篌,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将唐朝的用于达官贵人演奏的小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唐代箜篌,对照比较,确定无疑。证明唐代普通仕女弹奏的并不是从波斯来的大箜篌,而是这种可以怀抱在腰间的简单但是音韵流畅的小箜篌。箜篌的声音非常的空灵,如山之泉,如凤凰的清吟,略带一点点的小悲音。两手合鸣,如凤凰飞舞。难怪李商隐,要惋惜被围在重重锦帐中的女孩子,你弹得这么好听的凤凰一样的音乐,却困在锦绣丛里,可羡慕了湖上的鸳鸯自由自在,一起白头?不幸被这个李商隐说中的是,被困住的不单是那个女孩,还有她手上的钿箜篌,其表达,其手法,其演绎,已经失传。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凤凰涅槃式的雁柱箜篌。当然也算是箜篌的魂兮归来。让我们欣赏唐代李商隐的写箜篌的小诗:“杨柳路尽处,芙蓉湖上头。虽同锦步障,独映钿箜篌,鸳鸯可羡头俱白,飞来飞去烟雨秋。”初衣胜雪为你解读唐诗中的美与爱。欢迎留言置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