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中产养娃的鄙视链比星巴克溢价还高,这个攀

来源:竖琴 时间:2024/8/30
中产家庭养娃讲究多,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很多的教育机构都把目标锁定中产家庭,为什么?因为他们肯花钱呀。前阵子有个新闻,说某幼儿园一名三岁的小女孩被孤立了,原因就在于她的父母。因为她的父母,因为女儿的裙子被扯坏了,就要求小孩同学的家长原价赔偿,费用高达元。获得赔偿之后,全班就没人愿意跟她说话,也没有人愿意走进她。网友们把议论的焦点聚焦在:小孩子该不该穿名牌?鄙视链满天飞如今,中产养娃的标配就是课外班和穿名牌。中产养娃的赛道,从幼儿园就已铺就,鄙视链跟“国际”直接挂钩。站在鄙视链顶端的,是知名的国际幼儿园,每年学费20万左右。其次,是欧美外教常驻的幼儿园,学费一个月1万元。之后是拥有非欧美籍外教的幼儿园,每月学费元以内。再往下是幼儿园一周两节外教课,每月元左右;端的,学费在元以内。孩子放学后就轮到课外班。课外班鄙视链顶端的是马术、高尔夫、冰球、击剑等贵族爱好,其次是管风琴、竖琴等西洋乐器,接着是画画、舞蹈、围棋等,排在最底端的是演讲和英语。身着名牌的中产父母,给孩子买衣服没道理买旧款,所以按季去大牌童装专柜购买最新款,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衣服本没有鄙视链,大牌多了才有了鄙视链。站在童装鄙视链顶端的是Bonpoint这种历史悠久的老牌童装,其次是Gucci,Dior,Burberry这些国际奢侈品牌开发出的童装线。一个小配饰动辄上千,一件上装两千往上。仿佛预示着购买者的家庭收入非常富有。中产的无奈在中国,中产的定义非常模糊。年,国家统计局根据统计给中产下过一个定义: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到50万元,有房有车能旅游。然而在一线城市,中产门槛显然更高。家庭年收入50万以上,父母是企业管理层或体制内人群,家庭年消费30万以上,才能称得上是中产。在一线城市,新中产家庭净资产万元。资产数平均为万元,一套房的房产均价为万元。换言之,家庭年收入10万到万,家庭资产50万到万,都被视为中产。在《中产教育鄙视链》里提到,有英文名的不和只有中文名的孩子玩,学马术的不和学跳舞唱歌的孩子玩,看英语动画片的不和看喜羊羊的孩子玩,出国旅游的不和本市旅游的孩子玩。现在,这条鄙视链上又多了穿国际大牌的不和穿国内品牌童装的孩子玩。实际上,绝大多数中产小时候都没穿过牌子,甚至富二代也没穿过。90年代以前,大人想买一个正经牌子都难。当时在老百姓眼里,根本没有牌子的概念。保暖、透气、舒适度这类带有鲜明中产阶级色彩的词汇,尚未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没想到20年后,最热门的亲子话题变成了给孩子消费,你的购物观是什么?从消费观念的迭代中不难看出,童装品牌是随着新兴中产的崛起而发展壮大。反过来品牌进一步稳固了中产形象,内化成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对于中产阶级来说,童装已经从刚性需求,过渡到品牌价值需求。日常消费星巴克的中产父母,没道理对孩子那么吝啬。中产养娃是倾尽全力,希望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能遥遥领先。即便是一个最与世无争的人,一旦生了孩子,也会不自觉的攀比和焦虑。高溢价养娃的背后,潜藏着中产对于阶级跌落的恐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