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中产鸡娃潜规则学游泳钢琴会被鄙视

来源:竖琴 时间:2023/7/24

前段时间,有个话题吵吵着上了热搜。那就是“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在这个热搜里,精准地把各类运动,按照鄙视链分好了阶级。有趣的是,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的游泳和钢琴,在兴趣班鄙视链里都只是垫底的选择。

运动类鄙视链

马术>高尔夫>冰球击剑>棒球/美式橄榄球>花滑网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

乐器类鄙视链

管风琴竖琴大提琴小提琴长笛萨克斯架子鼓钢琴

智力类鄙视链

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军棋>五子棋>跳棋

有人说,中产兴趣班鄙视链的背后,暴露的还是教育焦虑的问题。我也注意到,中产家庭似乎是最容易感到教育焦虑的阶级。当看到别人家的小孩骑马,射箭登上国际舞台。自己的小孩只能坐在台下鼓掌。中产妈妈们虽然会跟着夸赞说:“你们家孩子真优秀!”但紧接着只会陷入深深的焦虑当中。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中国家长的名言,或许也正是中产妈妈们焦虑的源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中产家庭标准是:年收入10~50万元,有房有车能旅游。

但是,在一线城市,中产往往有着更高的门槛。家庭年收入50万以上,父母是高知、企业管理层或体制内人群,家庭年消费30万以上,才能称得上中产。

在成为妈妈之前,中产妈妈们中的大多数见过世面,其中不乏出身哈佛、耶鲁等名校的毕业生,还有世界强的高管。对于她们来说,名牌包包已经不足以体现身份,只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才是自己的门面。

而你永远也想不到,一个中产妈妈可以为了“鸡娃”拼到什么程度。在北京顺义妈妈圈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妈妈为了孩子,不惜放弃了投资合伙人的工作,到美国尔湾陪孩子读高中。这位妈妈不仅把AP心理学的专有名词编成一本词典,更为了了解美国历史,通读了多本英文书籍。毕竟,培养出一个“牛娃”可比买什么限量版包包难多了!

教育拼到最后,往往就是拼父母。兴趣班鄙视链的背后,其实也就是“鸡娃”鄙视链。中产兴趣班鄙视链的法则其实非常简单:越冷门,越高贵;越小众,越精英;越花钱,越卓越。娃学什么,起点在哪,俨然在一开始已经拉开了鄙视链的距离。因为兴趣班代表的可不仅仅只是兴趣班而已。还代表着家长的眼界、见识、涵养和社会地位。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的作者、人类学博士温妮斯蒂·马丁是第一个把纽约上东区太太圈比作灵长类动物的生态圈。哪怕是身为耶鲁人类学博士的妈妈,也要面临抢购学区房、花巨额学费挤进私校、跻身上流社会朋友圈的窘境。

从物色公寓、购买学区房、给孩子申请私立校开始,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她持续了六年,为了让孩子迅速实现阶层跃迁,她又排除万难买到了爱马仕的铂金包。

这位标准的美国中产妈妈,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中产焦虑的内核。顶级的妈妈们其实已经不在乎一个包包或者一件衣服了。为了让孩子实现阶级跃迁,她们往往只是一个温柔的守望者而已。

中产妈妈的焦虑里,实际藏着一颗温柔的望子成龙的心。谁让孩子的竞争,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幼升小,小升初,高考……这些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满是刀光剑影,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妈妈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或许不都是为了让孩子站上顶端,但总不希望看到孩子满是“伤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