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小暑听琴

来源:竖琴 时间:2022/8/11
成公亮-流水.mp:42来自新华日报出版部

小暑时节,热浪来袭。何以解热?在音乐里聆听自然,给心灵降降温,是不错的选择。

古人寄托于琴。李白隐居山中,听友人弹琴,在《听蜀僧濬弹琴》中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苏轼《行香子》道:“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周末,书店有两场琴会。下午的一场是古琴。琴被慢慢捧出琴囊,横在桌上,气度安详,静得出奇。周围听众屏住呼吸,等着成红雨女士,等着这张其貌不扬的古琴。几声沉稳的按音后,山涧的水就在指间缓缓流淌出来了。

到了晚上,成红雨女士和她的学生带来了凯尔特竖琴。只见几位着长裙的姑娘,端着心爱的竖琴,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开始埋头调弦。不像古琴内敛,这些亭亭玉立的竖琴看起来更显华贵,独立时是要摆裙起舞的少女,两架对立则是翩翩欲飞的彩蝶。可不是嘛,那琴弦也有好几种色彩。

等她们安详坐定,手触琴弦,声音便真如花瓣,如落叶,舞出了凯尔特人的生命。古琴的音色是慢悠悠的,恍然没什么节奏,其实味道都在后面。竖琴呢,弦弦饱满,粒粒生动,侧耳听是波光粼粼的海面,转身后便是飞在天空的流云。曲子是孤独的,又是欢快的,纯洁的,是华兹华斯诗中的水仙:“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它们随风嬉舞,随风飘荡。”

横奏丝桐竖弹琴

音乐最能泄露一个民族的秘密。凯尔特人的性格在竖琴的音乐中袒露无遗,他们对自然的由衷欣喜,生死达观的态度,都随着历史飘散在如风的乐声中了。那么多行吟诗人,他们曾咏叹的生命、自然与爱情,都成了琴中的咏叹调。

凯尔特人虽然从欧洲大陆退守至不列颠岛屿北部,但生命精神一直不绝。他们可以飘过大西洋,给美洲大陆带去乡村音乐,可以淡淡融化在恩雅、小红莓的乐风中,告诉人们,他们空灵自由的灵魂其实一直都在。

坐在椅子上听着琴声,不由就想到了新文学传统中的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汪曾祺一派,他们的文字中同样充满着对自然的依恋。又想起日本文学源氏物语、川端康成一脉,他们哀叹生命的消逝,情感却也是淡淡的。

这个周末,容我在书店里静静地休憩,聆听这悠远的琴声,想象一下如叶芝诗中所言的情境: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架琴,慢慢弹。

撰文:杨铖

编审:秦华

监审:周贤辉

《游艺随笔》

短笛无腔

潘玉良:顾影

异乡的湖山与故乡的诗

海陵乔园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