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有人说在省会城市买不起房的家庭,不适合生

来源:竖琴 时间:2025/4/30

曾经听过一句话,叫做“未来20年,省会以下无城市”,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大城市集中的资源会越来越多,而人们也会被逐渐吸引到大都市区生活、工作。

能够在省会城市买得起房的家庭,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在教育、医疗资源的占有率方面,无疑都是优于一省内其他城市、县城的。

省会城市一套住房,绑定的户籍、教育、文化、医疗、商业等资源,足以让一个孩子的起点犹如站在“巨人的肩上”。

省会城市长大的孩子,从小接触的城市场景、眼界、视野、格局,都和省内其他小地方长大的孩子不一样。

身边多数省会城市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越是高知家庭,就越鸡娃。

见过有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击剑、马术、竖琴、国际象棋、高尔夫等等,种类丰富、层次多样,而且性价比还很不错。

但是,在小地方,别说有品质的培训资源很难找,恐怕就连一个博物馆都很少见,孩子的成长和认知,往往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父母提供的环境,

当然,也不是说小地方的家庭,就不适合生孩子,只不过,没必要对出生在小地方的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值。

毕竟,父母作为成年人,都没能做到为子女提供至少在全省范围内最好的教育机会、师资、学区条件,又凭什么能够期待一个未成年人,能够胜过全省那么多其他考生,考上重点、一本大学出人头地呢?

所以,看到那些出生、成长都在小县城的孩子,还被父母一味逼迫、苛求考上北大清华的,只觉得心疼孩子,父母没努力的责任,就这样轻而易举全部甩在了子女身上。

孩子不只是长大以后,要面临和参与社会的残酷竞争,事实上,竞争无处不在,从小、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有人幼儿园接受的是蒙氏教育,有人幼儿园就是高中学历的阿姨带大,有人幼儿园纯属放养。

小学、中学和全区、全市的人比,高中是和全省的人比,大学到就业,是要和全国的人竞争,在高考以前的阶段内,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拼的就是家长对教育资源的购买力。

如果每一轮、每一个学年阶段,都被淘汰下来,那又怎么可能期待高考那一场考试,能够超常发挥、如有神助?

当前,全国各大省会城市买房,对于多数中产水平以上的家庭,其实只要肯努力一下,并不是什么比登天还难的事,关键是父母有没有竞争意识和阶层认知,看不看得到或者愿不愿意看到差距而已。

如果在省会城市都买不起房的家庭,也不是说不能生孩子,只不过对孩子的发展,要有预期:长大以后,如果孩子找不到工作失业啃老,或者从事劳动回报率极低的辛苦行业,那么父母也应该坦然面对事实,接受结果,而不是把需要几代成年人拼搏的责任,甩锅到子女弱小的肩膀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