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pf.39.net/bdfyy/xwdt/解决问题,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问题表征。问题表征就是学生审题并对题意深刻理解的过程。问题表征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问题信息的搜索和提取、问题理解、表征转换。本文重点讨论表征转换。一个很难的问题,换一个角度,就变得很简单。换角度,就是进行了表征转换。什么是表征?不懂表征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对老师来说,表征为什么这么重要?信息呈现和信息传递是老师最基础的工作。信息呈现和信息传递离不开信息的表征。简单来说,表征是信息存在的形式,而且一个信息有多种表征形式。比如“一”这个信息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征:汉语:壹英语:one古罗马:Ⅰ印度人:1原始人:打结根据表征是否储存在大脑,可以分为内部表征(心理表征)和外部表征。信息在书本等外部载体上呈现,这是外部表征。信息进入头脑内部,这是内部表征。根据表征的形式,分为四大类:动作表征:用动作来表征信息,成人与婴儿打交道方式很多是用动作加声音一起来表征信息。图像表征:用图像来表征信息,用图片、视频来表征信息。一般情况下,图像表征信息更具体、更丰富。符号表征:用文字或其他符号来表征信息。声音表征:用声音来表征信息,声音表征是在建立在符号表征的基础之上的,还可以加入动作表征。其中,动作表征和图像表征为形象表征,符号表征为抽象表征。声音表征可能是形象表征,也可能是抽象表征。什么是表征转换?有一道数学题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分发饼干,给每一个学生分3块饼干,结果还有5块饼干,剩下5块饼干分不下去。如果给每个人分4块饼干,有一个人就少了一块,请问有多少位学生、一共有多少块饼干?这道数学题是用文字来表征的。怎么解这道题呢?设未知数解方程来解,很简单。但现在规定不准用方程法来解题,怎么办?就要进行表征转换了。首先要把这些文字转换成图像,站着一排学生,每个学生手中有3块饼干,教师手中还剩5块。再把“每个人分4块”,表征转换成“每个学生在原有3块的基础上,教师给每人再发1块”。最后,在上面两个图像表征的基础上,形成动作表征:“教师把手中的5块再给每个学生加1块,那加到第五位同学后,分完了,只剩一位同学没有分到,那5+1,就是6位同学,一共有23块饼干”。这样,是不是很容易理解,很轻松就把问题解决了。上面的解题方式就是用了表征转换技术。把文字变成图像、变成动作,就是把符号表征变成图像表征、动作表征,同样,可以把动作、图像变成文字和符号,这就是表征转换。用表征转换来解决问题,就是表征转换技术。在解决问题中,表征转换有多种形式:把一个文字题变成一个图像题;把一种图像变成另一种图像;把一种意思变成另一种意思;把一个大的问题变成几个小的问题等。表征转换1:把文字题变成图像题题目1:有鸡和兔共15只,脚有40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这是中国非常经典的一道小学生数学题。用方程来解这道题,当然非常简单。这里规定不准用方程来解,只能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解题,怎么办?传统的解法有:假设法、画图法等。假设法是这样讲的:假设所有的兔子都变成鸡,那一共有30只脚,多了十只脚,多出来的脚是兔子的,每个兔子多出两只脚,那一共有五只兔子。这种假设法,作为成人的我们,可能还可以看得懂这道题是如何解的。在课堂上,教师是用声音来表征,作为小学生,大部分人是听不懂的。当教师说,“假设所有的兔子都变成了鸡”,这时候,很多学生就会想,为什么要变成鸡呀?当学生想这些问题时,教师后面讲的话就听不进去了,因为第一句学生就被卡住了,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许多成年人还不会解答鸡兔同笼题。因此,对小学生来说,假设法是最不靠谱的解题,许多学生听不懂。有人说,用画图法。画图法就是用了表征转换法,把文字转换成图像。但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数字大了就不好画图了。现在还流行一种叫吹口哨法:现在让所有的鸡和兔都听口令,吹一声哨子让大家举起一只脚,再吹一声,再举起另一只脚,现在一共举起30只脚,剩下10只脚没举起来,这10只就是兔子的,那一共有5只兔子。这种方法就是用了表征转换法,把文字变成动作表征。但这种表征有个小小的问题:鸡把两只脚举起来,这时候鸡是什么样子呢?还有一种更好的表征转换方式:藏脚法。命令所有的鸡和兔都藏起两只脚,那一共藏起30只脚,有10只脚还露在外面,这10只脚是兔子的,每只兔子露两只脚,那一共有5只兔子。这样学生马上就秒懂了。藏脚法是最简洁明了的表征转换方式。同一个问题,可以转换为多种表征方式时,我们最好找到一种最简洁有效的方式。表征转换2:把文字转换为表格题目2:阿尔法、贝塔、伽玛和欧米伽是四位古希腊少女。她们正在接受训练以便当个预言家。实际上她们当中只有一个人成了预言家,并在特尔斐城谋得一个职位。其余三个人,一个当了职业舞蹈家,一个当了宫廷女侍,第三个当了竖琴演奏家。一天,她们四个人在练习讲预言。阿尔法预言:“贝塔无论如何也成不了职业舞蹈家。”伽玛预言:“欧米伽不会成为竖琴演奏家。”贝塔预言:“伽玛终将成为特尔斐城的预言家。”而欧米伽预言她自己将嫁给一个叫阿特克赛克斯的男人。可是,事实上她们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言是正确的,而这个人正是特尔斐城的预言家。她们四个人各当上了什么?欧米伽和阿特克赛克斯结婚了吗?看着这么多文字,读题都读晕了,还不用说解题。怎么办?把上面文字表征转换为表格表征,解题思路就出来了。表征转换3:把图像转换成符号题目3:汽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当司机发现前方8m处有一静止障碍物,立即紧急刹车。汽车以5m/S的加速度作减速运动。问汽车是否能撞到了障碍物?这道题问的是:汽车是否撞到障碍物?汽车是否撞到了障碍物,许多学生读到这里时,头脑自动化地把文字变成图像表征,但脑袋里只想到图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候,要把“汽车是否撞到障碍物”表征为“刹车距离是多少,即末速度为零时,刹车距离是否大于8米”,或者表征为:“汽车刹车后,滑行到8米时的速度,如果速度大于0,说明就撞上了”。这样,就把“汽车是否撞到障碍物”转换为符号了,转换成符号后,就有清晰的解题思路了。表征转换4:连续转换法同样是上面这个物理题。要解这道题,就要用到连续转换法。首先,题目是以文字表征的方式出现。第一次转换:读题时,第一次表征转换是要把文字变成具体图像,并且这种转换是可以自动化完成的。第二次转换:要把具体图像转换成抽象的图像表征,即示意图表征。第三次转换:把示意图中物理关系转换为符号,即要找出加速度情境中的五个符号,并且确定哪些是已知、哪些是推知、哪些是所求。第四次转换:要把符号转化为相应的物理公式。当这些转换达成自动化状态时,这才是真正学会了审题。表征转换5:意思转换法题目4:昨天,我早上8点爬山,晚上8点到山顶。睡了一觉后,今天,我早上8点从山顶原路下山,晚上8点到山脚。请问,有没有一个时刻,昨天和今天,我站在同样位置?有人会想:我上山速度跟下山速度肯定不一样呀,中间速度又在变化,那是不是一定有呢?可能有吧,怎么证明呢?又用常规的列方程等方法,算了半天也没算出来。看来,常规的计算思路根本不管用。怎么办?把两天的事情变成一天,把一个人变成两个人。把这道题重新表征为:你和另一个人,一人从山脚往山顶走,一人从山顶往山脚走,并且是同一路线。那两个人会不会相遇呢?答案是一定的,相遇时就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通过表征转换,这样就回答了题目的问题。表征转换6:问题分解法题目5:有三个连续的,大于6的整数,已知其中两个是质数,求证第三个数能被6整除。这道题怎么解?有的人马上想到把文字转换为符号n、n+1、n+2,然后不断用方程式来证明它们跟6的关系。其实,这种常规的转换法已经陷入了歧途。那怎么办?这时候就要用到另一种转换法,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把被6整除这个问题,分解为同时能被2整除,也能被3整除就可以了。怎么证明呢?只要你分解了问题,证明就非常简单了。任意连续的两个整数中间一定有一个是偶数,偶数当然能被2整除。任意三个连续整数中,一定有一个是3的倍数,3的倍数当然能被3整除。因此,在三个连续整数中,一定有一个能被2整除的数,也一定存在一个被3整除的数。因为三个数中有两个是质数,当然不能被2整除又不能被3整除,那剩下的数一定又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也就是能被6整除。这样,把一个问题分解为两个子问题后,问题就迎刃而解。解决问题,主要在于问题表征,问题表征得好,就容易解决。要问题表征好,就要学会表征技术,学会能用多元表征方式表征问题,并且能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方式来表征。
人物介绍
PROFILE
刘静波巴德美际学校中学总校长高质量学习研究院院长
“高质量学习”理论创始人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学术院长
曾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原深圳市平冈中学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深圳市学科带头人、华东师大客座教授、华南师大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自年担任深圳平冈中学校长以来,凭借“高质量学习”理论实践让学校教学成绩迅速攀升,-年蝉联深圳市高考工作最高奖项“卓越奖”,年深圳市高考公办高中综合绩效指标第二,纯文化科高考(不含艺体)进步率第二。
本文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