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鸡娃考清北,不是北京家长的天花板

来源:竖琴 时间:2024/9/17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钱 http://www.yushiels.com/

标题挺招骂的。

但请留言前,先耐心看完文章。

01

很多人不服气,你凭什么说高考是公平的?

一本录取,河南山东多少分?北上广深多少分?

同样是进清华北大,分在河南上不了清华北大,分上不了郑大。因为每个省份招生额定,但考生的基数却不一样。

北京高考生五万多,河南考生百万起。全国高考生万,河南占了10%。大家的门槛不一样,你凭什么说它公平?

还有教育资源的分配。北上广一线的学校是什么配置?小学在鸟巢开运动会,高中生可以在北大里上课,在航空模拟器里发展科学兴趣…

就算没有这些,还有天文馆、博物馆、美术馆,每年各种大师级的展览源源不断,这些十三线城市的能拥有吗?

还有师资的质量。深圳中学的老师招聘,研究生起步博士不封顶,世界名校哈耶普斯尽在囊中,惊塌了家长对于教育工作者的一般认知。

这就有点孤陋寡闻了,包括曾经的我。因为当时大家不知道,北京顶尖名校的老师,清北毕业加硕博后,早在十几年前就是基本门槛了。

看着好气啊!因为在这样不同的师资条件下,小镇做题家孤身奋斗十几年,可能也不及RDF天团辅导三个月,快速弯道超车。

所以,大家觉得高考不公平,一考定终身不公平,认为它阻碍了「寒门贵子」的上升通道。

02

我觉得,大家说得都对。

但是在「不公平」的所有原因中,我觉得,最大的不公平来自父母对教育的不同认知(那种拼死也要读书的个案除外)。

是不是坚信教育重要?是不是给了小孩足够的机会?是不是给了足够的支持?

什么叫坚信?什么是足够的支持?讲个故事。

一个村里有两个家庭条件都很差的小孩A和B,一起上了小学中学,一起参加高考。故事没有意外,这样山寨的基础,两个人第一次都没考上。

家里都是开明的父母,懂「知识改变命运」,就让他们一起参加了第二次高考,但是结果不出所料,在极其有限的教育资源下,俩人还是没有考上。

第三年,俩人还想再试。B的妈妈骂回来,考两次都考不上,还考个P啊!回来种地!B后来终身种地。

A的成绩不如B,但他妈妈却花钱送他去了省城最厉害的复读班。

那一年,他终于逆袭,考进了北大。

这个人,就是俞敏洪。

前两天刷到了个视频,一句对白都没有,是三个孩子排队站和妈妈拍全家福,挨个都是名校,到了老幺上的是北大。

最后妈妈出来了,是一个穿碎花衬衫的农村妇女,大字都不识一个…意外吗?这样的故事从未间断过。她凭什么能培养出三个学霸牛娃?

俞敏洪曾说,我妈妈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一天学都没上过,但是一直是一个特别有见识的人。父母的见识,其实是教育竞争中,最大的不公平。而,北京的家长都是些什么人?这两天正好有朋友发了张截图给我,里面对北京家长精准勾画——

这几年参加高考的小孩,父母都是90年代的大学生。

那个时候还没有扩招,能考上清北的,都是各地卷王中的卷王…省级市级县级的第一名,那都是一堆一堆的。

这一代卷王扎根北京,然后工作结婚生了小孩,开始了二代卷王的奋斗。

这种奋斗,就和普通家庭不是一个量级。

最经典的例子是,海淀有个小区,爹妈都太励志了,投入金钱投入资源,还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培育下一代,愣是把片区内的普校卷成了重点,把自己的草根房卷成了学区房…

我知道有一个学区,原本在五环外是城市边缘地带,根本和教育OG东西城没有办法匹敌。但90年代末为解决大学老师住房问题,在此地建设了一个新社区,配套的学校,收的都是大学老师的小孩,配的是顶尖的北师大的师资…

几年下来学校成绩爆表,周边的人家都趋之若鹜。边缘社区的福利房愣是被一所学校搞成了价格顶流,九十年代的房子现在每平米接近十万。

但,这还不是北京家长的天花板。

对他们来说,因为自己太优秀了,所以清北是别人的终点,但只是他们的起点。他们对下一代教育的期待,是那种不止可以在分数上取胜,还能琴棋书画、骑马射箭全人发展。

要不然,你以为北京万琴童是从哪里来的?

03

高考,如果你觉得它不公平,那有没有考虑过没有高考会怎样吗?

寒门的进阶,大概更加渺茫吧。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我也觉得素质教育真挺好的。

骑马射箭、吹拉弹唱,一个个小孩都多才多艺,在爱好和兴趣上发现一下自我,以后没准就成了什么流派的大师。

但是,素质教育有多少钱你知道吗?

以培养钢琴这门手艺来说,随随便玩下一年就要花几万块,如果走比赛路线,十万块钱都打不住。

更惨烈的是,在北上广深,学钢琴的琴童是百万量级起,每个家庭不是大富大贵,但是这些爹妈都花得起。

所以哪怕大部分小孩学琴都没有了后来,是在升学竞争中相当于无,是用不到的才艺,但家长还是会觉得,人有我无就是不行!

而且,素鸡的卷让钢琴都已经不够瞧了,中产家庭开始鸡更有高级感的大提琴、小提琴和竖琴…

艺术、舞蹈和各种球类运动也是贵,我小时候参加过的国画班和书法班,现在套上了国学的外套身价不菲,更别说冰球、高尔夫这些小众运动项目…

本来朋友要给我全套冰球装备,但在我听完她投入大量成本最后还是坚持不下去的故事之后,果断谢绝了。

对不起,我花不起!不管是钱还是时间。每一个陈巍和谷爱凌的脱颖而出,不只是因为天赋异禀,而是他们的妈妈都动用了全部的资源,拼到了极致。

普通人做得到吗?做不到。所以考试升学拼学力,就是最简单的进阶途径。

如果有一天我们像美国一样不拼高考拼素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升学会变成金钱和资源的竞争,不再拼娃改拼爹,智商高的不如会投胎的…

意味着,寒门更无出头之日。

所以,大家还觉得高考不公平吗?至少它在现阶段,对中国万考生的升学公平,尽了最大的努力。

只不过要提醒大家,从今年高考题目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未来人才的选拔,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力竞争,而是拼视野拼阅历了,这对只会埋头苦读、做题小孩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虽然很痛苦,但是大势不可逆转。因为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变化,直观地体现在了高考的选拔上。

寒门的上升路径是不是完全被封死?并没有。就算在精英教育发展到了极致的美国,哈佛大学每年的录取也会平衡来自不同家庭的、不同资源下的学生。

只不过,在这场竞争中,本身不占据先天优势的寒门学子,只能更加优秀、更加努力,来争取属于自己的一个机会。

最后顺便提一句。

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那些素鸡走高端路线的家庭,都是准备留学出国的,他们离开了高考赛道的竞争,也算是给普通家庭留下了更多一点儿机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