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很多民族文化中都能看到禁忌或者忌讳这种现象,它的国际通用名词叫作塔布,其含义是禁止同“神圣”事物或“不洁”“不祥”事物接近,否则将会受到某种惩罚。
虽然赫梯语中并没有“塔布”一说,但赫梯文化中的禁忌却常常用“nattaāra”来表示,natta是否定词,等同于苏美尔语的NU和阿卡德语的UL,该词在赫梯语中的意思是“不允许/禁止”。在安塔赫舒节日中,有些活动或者行为就直接使用了否定词UL来加以限定,这无疑是节日中一种明令禁止的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属于禁忌文化的范畴。
在安塔赫舒节日活动的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该节日在举办地方面的一些忌讳:国王不会去卡塔帕城,因为在此城不能有任何神灵献祭仪式;即使他去了卡塔帕城,他也不能为神做任何事情,也不能召集大会。
安塔赫舒节日的一个主要特色即是在都城哈图沙及其周边城市进行巡游,哈斯就认为安塔赫舒节日是在都城哈图沙城及赫梯王国核心地区重要的宗教中心举行的,他指出,该节日开始于哈图沙城,而后分别在塔胡尔帕城(、哈图沙城、马提拉城、阿丽娜城、普什库如努瓦山、哈拉那城、兹帕兰达城以及安库瓦城等等地还有各自需要进行的节日活动。
通过文献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安塔赫舒节日地点结构的特点是:国王和王后的巡游路线最初表现出“从外地到哈图沙城”的迹象,这些“外地”在地理位置上大都位于哈图沙城的北面。
此后,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哈图沙城内的各个神灵的神庙、房屋或者其他一些地方进行,这些活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安塔赫舒节日时间的二分之一,它们应该是安塔赫舒节日的主体和核心。在哈图沙城内的活动结束后,安塔赫舒节日又会在哈图沙城的南面的一些城市或地方有所延续。
因此,整个安塔赫舒节日呈现出一个以哈图沙城为中心、自北向南的节日路径。那为何在巡游路线上,卡塔帕城成了一个“忌讳”?
首先我们来看卡塔帕城的状况,在《哈图西里三世的自辩词》中曾出现过KURURUKatapa,甚至在行政管理类文献里还有halziURUKatapa的表述,因此它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省级行政区划,甚至有学者认为它是赫梯中央统治下的附属国都城,它接近卡斯卡人的边界。
虽然它在安塔赫舒节日中是一个可选择性的城市,但在被视为“安塔赫舒节日的镜像倒影”的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中,卡塔帕城却是节日活动的起点:“当国王从战场上班师回朝,他将为众神举办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
第一天在卡塔帕,举办大会。”因此,在节日巡游活动中,卡塔帕城并非完全被列为“禁入名单”,从安塔赫舒节日文献中的表述来看,卡塔帕城是国王可选择去或者不去的城市,这也许可以被视为在春天里“不建议前往”的城市,或者甚至即便是“国王去了卡塔帕城,也不能举办大会”。
大会可能是一种由诸多人员参加的大型宴会。从时间上看,大会的举行时间主要集中在安塔赫舒节日的前10天,而此后近30天时间里一共只出现了3次。从地点分布上来看,经常举办大会的地点是哈棱图屋,这一地点在塔胡尔帕城、哈图沙城和安库瓦城都是存在的。
哈图沙城是大会最主要的举办城市,在哈图沙城的哈棱图屋、王后的房屋、雷雨神神庙以及神哈努的神庙都举办过大会。从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上来看,大会并不是直接为神灵而举行的,文献中也没有提到过任何神灵的参与。这一活动出现在祭祀活动之前,它很可能是专门为节日参与人员而举办的。
由此可见,卡塔帕城在安塔赫舒节日中的这种忌讳可能源自如下考虑:从时间上看,春季不适宜在卡塔帕城里举行节日活动,尤其是大型宴会;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因为卡塔帕城接近卡斯卡人的边界,也许在春季时该城并没有十足的安全保障,于是安塔赫舒节日中对于在该城举办敬神或者大型聚会活动可能都会比较谨慎。
因为赫梯国王一般会在冬季暂停军事征战,休战期也许导致了卡塔帕城附近的宿敌卡斯卡人在春季蠢蠢欲动,进而增加了举办节日活动的风险。而通过赫梯国王的一系列征战后,该城及其周边已经比较安全,故在秋季举办的努恩塔瑞亚斯哈节日中并没有这种忌讳。
安塔赫舒节日是一个宗教色彩鲜明的节日活动,它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神灵献祭,以此来达到调节人神关系的目的。围绕神灵开展的宗教色彩活动主要包括在各个神庙之间的巡游与祭祀、向各个神灵的祝愿与祈祷、各种形式的献祭与敬酒、宰杀牲畜等等。在各个神庙之间的巡游、并向各个神灵进行献祭是安塔赫舒节日中的主体部分。
从地域上看,这种巡游活动包括整个节日中所提及的各个城市和地点,尤其是各神灵的神庙。因此,在这些与神灵有关的节日活动中存在着不少需要注意的忌讳。
例如在献祭活动中,第33—34天就出现了“不能用陈旧的丹那什面包”或者是“不能用老的公绵羊或者公山羊”,这种对供品的要求明显符合“塔布”含义中禁止同“不洁”事物接近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保证整个献祭活动的圣洁性。
然而,我们在安塔赫舒节日的第29天却还发现有这样的忌讳,在国王进入神埃阿的神庙之前,歌手们会在里面呼喊“啊哈”,但阿兰祖(小丑)们不能走进来,厨师们不能在供桌上宰杀公绵羊,也不能放新鲜的肉。
阿兰祖(小丑)在安塔赫舒节日文献中出现了大约170次,主要场景是进入城市或者神庙之前以及在献祭尤其是在向神灵敬酒时,他们的职责包括呼喊、诵唱、弹奏乐器等等。故此处他之所以不能走进埃阿神神庙,很可能是因为献祭活动尚未开始,此时的节日程序中不需要阿兰祖(小丑)的出现。
而“厨师们不能在供桌上宰杀公绵羊,也不能放新鲜的肉”看似与祭品要求新鲜的原则不完全一致,但实际上仍然暗藏着安塔赫舒节日自身程序和对供品的要求,因为后文接着描述的供品主要是发酵厚面包、甜厚面包和餐食、育肥母牛和公绵羊的肝和心。
在献祭过程中,同样还有一些被禁止的行为,例如在第11天的活动中,赫什塔屋之人把宫廷侍者之首掰碎的面包放在神灵面前时,小伊南娜木乐器是不能被弹奏的。鉴于很多献祭过程中都会伴有奏乐歌舞仪式,它主要包括弹奏或击打乐器、演奏、歌唱、说话、诵唱、呼喊、跳舞、旋转等等多种形式。
那为何此处小伊南娜木乐器不能被弹奏呢?安塔赫舒节日中最常见的乐器主要有大伊南娜木乐器和小伊南娜木乐器、阿尔卡米乐器、伽勒伽勒图瑞乐器、胡胡帕尔乐器、扎胡尔提乐器、长笛、竖琴和古琴等等。
而弹奏这些乐器的人员主要有阿兰祖小丑、来自不同城市的歌手、赫什塔屋之人、吹笛者等人。一般情况下,在国王和王后的敬酒活动中基本上都会伴随着乐器的弹奏以及说话、诵唱以及呼喊等活动。
而舞蹈类的活动一般是以跳舞或者旋转来表示,例如文献中就多次出现“舞者旋转一次”的表达。伴舞类的活动主要是发生在国王从一间房屋去往另一间房屋的路途中,或者是在献祭或者是敬酒过程中。而进行跳舞或者旋转的人员主要有舞者、王后和贵族们等等。
从安塔赫舒节日文献来看,弹奏小伊南娜木乐器的场景都是在敬酒或者献祭过程中,其数量多达19次,其中只有一次是王子在场,还有一次是国王和王后在场,其余17次都是国王在场。
由此可见,第11天不能弹奏小伊南娜木乐器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国王、王后或者王子并不在场,也就是说在敬酒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弹奏小伊南娜木乐器”这一规格待遇的人员需要匹配相应的身份和地位,即必须是国王、王后以及王子这一类的王室核心人员。
此外,安塔赫舒节日第16天活动一开始时,国王“会坐下来,然后叫来了点心,但他不能做任何的供奉”。此处是泥板的开头,也是当日节日活动的开端,而“不能有任何供奉”的表达显然表示虽然节日已开始,但进入神庙之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行,因为后文接着就描述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国王在哈棱图屋等待期间要穿好礼服,宫廷侍者和侍卫则将清扫神扎巴巴的神庙,肉、酒和面包等物品放好之后,传令官还要放好王座,接着在奏乐伴舞中,国王和王后才率众人进入神庙。
而这些显然都是进入神庙献祭之前,节日活动程序上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相关事项。在活动的结尾处也会有需要禁止的行为,例如在一天活动结束时就会有“国王从神兹帕尔瓦的神庙中出来,他去往哈棱图屋,不能有任何的宗教仪式,一天结束了”。
而在敬酒活动中有时会使用伊什卡如赫器皿,有时又不能使用伊什卡如赫器皿,而伊什卡如赫器皿是否被倒满酒也是活动中需要注意的行为。由此可见,在节日活动开始和结束等每个时间点和环节上也都同样存在着一些忌讳。
这些忌讳充分说明:安塔赫舒节日活动的每个程序都要严格地按时按点按步骤进行,任何环节不能有一丝马虎或者懈怠,否则极有可能触犯神威,从而引来“神罚”。我们也许能够解释清楚一些忌讳的来龙去脉,但更多的忌讳却可能因为时间久远或者文献的缺乏等多种原因而无法得知其缘由。
仅以16天活动的忌讳为例,国王此时很可能必须要等待王后一起才能开始节日庆典,故不能独立开始供奉活动,在哈棱图屋穿上礼服,并在一切物品都准备就绪时,他才和王后一起进入神扎巴巴的神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