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山水文艺有相逢
最近有木有集美们和西西一样
沉迷《三生三世枕上书》的呢?
不得不说
剧中的这位天地共主东华帝君
真的是十分让人上头
除妖降魔平定四海八荒自然不在话下
撒娇卖萌护内不讲道理更是说来就来
不仅拥有一副好看的皮囊
还隐藏着文艺的灵魂
琴棋书画茶道垂钓样样精通
最近,为了给自己媳妇儿的舞蹈伴奏
竟祭出了隐藏了36万年技能
箜篌
这倒是引起了西西的好奇
箜篌是什么?
它和竖琴又有什么关系?
今天西西就来跟大家好好说说
这件小众却令人惊艳的乐器
《孔雀东南飞》中曾有言:“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箜篌
[kōnghóu]
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弹拨乐器,距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它被称“坎侯”或“空侯”,不仅在宫廷雅乐中广受欢迎,就连民间也流传甚广。
据说,在隋唐年间,人们需要一种最符合那个时代的音色,但含蓄的古筝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追求,于是,华丽的箜篌就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获得认可。
说了那么多,箜篌究竟有什么厉害的?
别着急,我们先来读一首诗~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脍炙人口的《李凭箜篌引》,作者运用一连串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说明了箜篌的音色多变、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诗句运用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烘托出箜篌乐的动人心弦。
总之,箜篌就是能弹出“仙气飘飘”的音乐来。
可惜的是,箜篌这件古老而华美的乐器,在历史的长河中终究没能抵挡时代的桎梏,渐渐沉寂失传。如今,我们只能在一些古画、雕塑和壁画中还能看见箜篌的身影。
形似弓,音如筝,这也许是大家对箜篌最直接的印象
在敦煌壁画中,箜篌是出现次数仅次于琵琶的乐器
对比壁画中记载的箜篌,和《三生三世枕上书》中的“箜篌”可以说相似度高达90%
还有其他古籍上记载的样子
仔细一看,这古代的箜篌还真有几分竖琴的模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没错!箜篌和竖琴本来就是同宗同源,它们本是一种出现在波斯地区的弹拨乐器。
后来,前者向东传播至古老的中国,成为了箜篌,而后者则飘至爱琴海,变成了竖琴(Harp)。而后又在各自文化领土中不断发展改进,最终形成了独属自身的风格特色。
可惜,箜篌的命运远不及竖琴那么好,差点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随着近年来民族文化复兴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民乐爱好者们开始对箜篌文化进行探索和复兴。研究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努力,结合各种古籍史料并加以创新改良,终于让箜篌这件乐器在绝迹多年之后,重现光华。
现在大家较为常见的现代箜篌是结合了古筝、琵琶、竖琴三种乐器而创造出来的新乐器,虽然外形更接近竖琴,但却和竖琴有着极大的区别。
现代箜篌既承袭了中国古代凤首饰箜篌的喻意和雍容华贵,又汲取了欧洲柱式竖琴的完备精良;既具备古筝琵琶的风格意味,又不失西方弦乐的自如流畅,其融会并蓄的多元文化内涵不言而喻。虽然现代箜篌已经不是中国古代箜篌的嫡传,箜篌艺术却被赋予了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将现代箜篌和竖琴做一个简单而直接的对比
现代箜篌
双排弦(每排36根)
像古筝一样有琴码
共鸣箱是梨形,能演奏大部分竖琴曲
还可以通过揉按滑颤表现出东方韵味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竖琴
单排弦,没有琴码
共鸣箱是三角形,双手弹奏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可以说箜篌曾是乐器史上的明珠
无论是早已失传的传统箜篌文化
还是现如今在国际舞台上
大放异彩的现代箜篌
都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烙印
西西期待在未来的某天
可以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的舞台
领略到它独一无二的魅力~
最后为大家带来一段《国家宝藏》第二季中,有关箜篌的片段。著名箜篌演奏家吴琳所弹奏的古箜篌,是来由自香港的黄祎琦先生在年制成的第一台可弹奏古箜篌!让流传千年的绝美之音得以重现!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位箜篌匠人~好好保护自己
春暖花开,我们剧场见!
图文编辑|慧婷,部分资源来源网络
校对|诗雨
审核|赵冲
重点推荐剧目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