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条人,话不多说,大叔有性格有味道!那被导演叫醒的状态下,上台唱哪首确实是很随机的,就算哪个顺手弹哪个吧,主唱就是只要你弹我就唱,挺好,挺乐队。
马东大概是有些不满,本来安排好好的,你怎么敢这样涮节目呢?亚东就很会给马东找绺子,方言歌听不懂歌词比较吃亏。
听不懂歌词就吃亏?那些听法国香颂日本硬核的有多少是听得懂歌词的?就算爱拼才会赢也只听懂最后一句吧?好不好听最重要,情绪表达有没有共情最重要。这首道上靓仔,唱出了五条人的内核,选的对。
福禄寿,三胞胎都是有音乐素养人,好奇她们小时候学习音乐,有没有三个人替换着学啊?三姐妹一起玩音乐,真好。
竖琴的加入很惊喜,一开口唱时,感觉很反差,很期待,到了高潮后,反倒没什么特别感觉了,从头到尾只听进一句起风啦,这首歌的路子很像是当年的野子,只是还不够味儿,暂排第一的分数也是有点说不过。与其说歌曲感人,现场乐队成员的眼泪更多是想起自己失去的亲人。面对写亲情的音乐,不论如何都是不好评价的,希望后面能有真正精彩的表现。
大张伟说,老一辈都说老歌好听,自己也很久没听完整首歌了。大张伟想表达的意思是,其实不是新音乐不好,是大家都不给新音乐机会。这话怎么说呢,其实,大张伟只是抓住片面来发挥观点,或者说,是站在做音乐的角度来谈。
可大张伟也说,自己就听高潮部分来筛选觉得好的音乐,为什么呢?因为音乐喜好不同,音乐水准不同,因为现在的选择多!站在听众角度来说,时间有限,听音乐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听喜欢的就好,不想听一堆不喜欢的然后点拉黑,一来破坏感觉,二来浪费时间。
如果能对所有遇到的新音乐听15秒,再决定是否拉黑,那都已经是很有空、很宽容的耳朵了(猜你喜欢就是调和耳朵和音乐之间距离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网络时代,珍珠与瓦砾共生,而珍珠未必多,瓦砾却数量惊人,谁有过多精力去一一筛选?
现在做音乐的门槛低,有个程序就能玩,再上点设备,直接就能网上发EP出道了,就算没公司签约,也能自己直播平台炒一波,一夜成名之后再无佳作的遍地都是,更别提干脆就啥也不是的。可过去的唱片时代是有门槛的,哪怕是签约艺人都未必一定有机会出专辑,歌要够好,人要够红才行。为什么?因为除了主打歌,专辑里大多数的歌都是没听过的,甚至仅凭着专辑封面盲买的,对专辑没信心谁舍得出钱消费?(过去经济条件限制,追星还是比现在理性的多的)所以,过去的好歌是千挑万选的,歌神是要经过唱片销量检验的,尤其那种精选集。
当然,这样的门槛也会丢失一些有才华的音乐新人,毕竟给新人机会也是要挑选和机遇的。过去,在新音乐面市之前,制作公司是要替听众把关的,毕竟公司不想冒着亏本的风险去推销新人。所以,比起过去,现在专辑的含金量大大掺水,不过新专能试听,也算是给歌迷和消费者最有效的权益保护了。当然,网络时代,愿意花费时间去试听,已是听众给新音乐人最大的善意和鼓励了,只要作品足够好,早晚能飘香,不论过去,还是未来。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