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是意大利著名的、同时也是极具争议的文豪加布里埃莱·邓南遮(一八六三-一九三八)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一九〇〇年。这部典型的唯美主义作品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为《火的显灵》,第二部为《寂静的王国》,主线则是青年诗人斯泰利奥·埃弗雷纳与女演员福斯卡里娜之间的爱情。
似乎唯美主义都格外钟爱“青春与美”的主题——青春一旦失去,美也不复存在,我们很容易想到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当亨利勋爵诱导道连时,正是用了一套这样的理论。事实上,古今中外吟咏这个主题的诗歌可谓数不胜数,诸如“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等等。
大龄的福斯卡里娜深感自己年华已逝,总是担心多情的斯泰利奥移情别恋,特别是可能和她的女友、歌唱家多娜泰拉好上,因此而疑神疑鬼,变得神经质——这也是邓南遮所着力刻画表现的(据说当中也包含了作者的自传成分)。
小说具有戏剧的特性,例如第一部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在一天之内,从黄昏到清晨。当然,更加明显的特点是,全书由大量的对话组成(淡化了情节),通过各色人物之口(尤其是斯泰利奥),大抵是谈论关于艺术、关于美的话题,不断引用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神话典故,并对各种绘画、音乐、戏剧等作品进行了赏析。其中也可见邓南遮对德国大名鼎鼎的音乐家瓦格纳的推崇,全书以其葬礼结束。
《火》最大的写作特色,自然还是小说紧密围绕“火”这一中心意象而展开,包括人物谈话中对火的认识,还有对环境氛围、人物神态也是通过火的形态或是与火相关的词汇(如光、热)等来描写、渲染。
作为后辈的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一九三二-二〇一六),在文章《火之炫》(收于文集《树敌》)里,广征博引,其中对邓南遮的“火”也有过精彩的阐发,并指出了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对邓南遮颇为赏识,也讶异他对军国主义的狂热),深受邓南遮美学思想的影响,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采用了其“火”的理论进行创作,“火”或相关的词句频频出现。
顺便提一下,译文(上海译文出版社,)有一些舛误之处,如第一百七十九页注解中莎剧《查理三世》,应为《理查三世》,又如第二百六十四页中手拿七弦竖琴的“俄狄甫斯”,应为俄耳甫斯吧。
相关阅读
极具争议的意大利作家邓南遮及其犯罪心理小说《无辜者》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