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当地时间昨晚7:30,上海交响乐团周年世界巡演爱丁堡站演出在拥有百年历史的亚瑟音乐厅奏响。这是中国交响乐团首度受邀登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舞台。当晚,上交音乐总监余隆执棒乐团为当地观众奉上中国作曲家陈其钢的《五行》、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和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三部曲目。
当余隆的指挥棒如同草书中 一捺横扫过乐队,为整场演出画上句号,几乎同一时间,现场掌声骤响,“BRAVO”不绝于耳,很多白发苍苍的老年观众亦纷纷起立为来自中国的“交响之声”喝彩。
图说:亚瑟音乐厅新民晚报记者朱渊摄
《五行》中听到自然
诚如余隆所说,上交世界巡演既为彰显中国交响的力量,也是为传扬中国文化。昨晚的演出,以中国旅法作曲家陈其钢《五行》开场,乐曲中既有洁净透彻的“水”,亦有铿锵明亮的“金”;既有宽广包容的“土”,亦有深沉飘逸的“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被化作小提琴、木管、竖琴、和叮叮当当的打击乐,用交响的语汇解读充满中国哲思的道法自然。五行相生相克,却又循环往复,让人听到时间的流逝,也听到生命的更迭。
紧随其后,演奏家艾丽莎·韦勒斯坦一袭长裙登台,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优美旋律从她的指尖缓缓流淌,一曲奏罢,观众意犹未尽,长达2分钟的掌声,换来安可曲——选自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中那段经典的《月亮颂》。下半场,乐队演绎了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经典之作《第五交响曲》,恢弘磅礴的音乐喷涌一泻,将作曲家晦涩的人生经历娓娓道出。
图说:余隆指挥中新民晚报记者朱渊摄
昨晚,掌声应证了余隆临行前的“豪言壮语”:“演奏交响经典没有什么中西乐团之分,同一套评价标准,他们怎么演奏我们就怎么演奏,好不好,那些听了快一辈子交响乐的老观众各个都是专家,听他们反响就是。”
音乐中“看见”中国
昨晚的音乐厅里几乎座无虚席,观众席里近乎四分之三都是花白了头发的中老人,有互相搀扶着来度“良宵”的老夫妻,也有打扮得格外精致结伴而来的“老闺蜜”,即便其中有些走路蹒跚或是需依赖手杖,但谢幕时他们丝毫不吝啬他们的赞赏之情,并坚持起立鼓掌以致诚意。
图说:上交彩排中新民晚报记者朱渊摄
拄着拐杖艰难地从15排正中位置往外挪步的坎贝尔太太在先生的搀扶下走在散场队伍的尾端,82岁高龄的她如今依然保持着每年要看10场音乐会的习惯,选择上交的这场演出作为今年的1/10,她觉得很值得:“虽然我没有去过中国,这个愿望以我这样的年纪恐怕也很难实现,但我知道中国是个很美的国家,在他们的音乐中我也仿佛看到了那些在中国电影中常常会出现的让人难忘的画面。”
位于福斯湾南岸的爱丁堡是苏格兰的首府,也是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文学之城。自年建城以来,文学和艺术始终是这座城市最闪耀的独特气质。被称“艺术之城”的爱丁堡拥有11个 的艺术活动。此次上交的演出也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瞩目,亚瑟音乐厅门口明 底色的海报早早悬挂在了显眼位置,张票也在开演前被全数售罄。(新民晚报特派记者朱渊爱丁堡今日电)
马上评:上海点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