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曾伟
哈里森·保尔·伯特威斯尔(HarrisonPaulBirtwistle),年出生于英国,学生时代就是曼彻斯特新音乐集团的成员,后进入皇家音乐学院深造。年他创作的《悲剧》(Tragoedia)获得成功,自此专攻作曲,其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并在学习期间完成了歌剧《潘趣与裘迪》,该剧于年在英格兰阿尔德堡音乐节首演。这部歌剧加上《音诗》《时间的胜利》两部器乐作品,奠定了他在同时代作曲家中的领先地位。
伯特威斯尔
伯特威斯尔的作品已经成为当今诸多交响乐团的保留曲目。他于年创作的《奥尔菲的面具》在美国获奖,年被授予英国爵士衔,年获得西门子音乐大奖,年因对音乐的贡献而名列英国女王新年荣誉名单,是上世纪名列前茅的英国作曲家。现在国内网络上他的作品音视频也逐渐多了起来。
伯特威斯尔作品选辑《秘密剧院》(SecretTheatre)收录了包括他的成名作在内,跨越廿年的5首风格不同的代表作,由法国作曲家、指挥家布列兹执棒当代室内乐团(EnsembleIntercontemporain)录制,是作曲家屈指可数的录音作品中的DG数字录音版本。
《悲剧》创作于年,按照作曲家的解释,“这个标题并非指十九世纪意义上的悲剧,它只是一种类似希腊悲剧中的宗教仪式的‘替罪羊舞蹈’。”英国《音乐时报》评价,“《悲剧》以其原始的、独创性的,有时甚至是猛烈而又十分绝对的听觉想象力令人震撼。热情洋溢的创意又受制于严格的自我控制,在严酷的外表下传递着深沉阴郁的情绪。”这部作品年演出时,为英国音乐带来了一种令人生畏的新声音。乐曲开始,长笛吹出一个高而持久的音符,由接下来的圆号、竖琴和大提琴的音响打断,而后一把圆号吹出一个强音,在竖琴和大提琴的衬托下投射出更活跃的、像敲击一样的模式。作曲家在技术层面展示出固定的东西是如何被修饰和破坏的,另一位作曲家埃利奥特·卡特(ElliottCarter)形容这是“统一的碎片”,展示出伯特威斯尔在很大程度上对斯特拉文斯基戏剧化音乐本质的反思。这段音乐基本上没有旋律,以各个乐器的音符和音响对话、交叉,通过六个不同且细分的段落依次向前移动,并不断添加新的音乐素材重新组合排序,将8段音乐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进行平衡。演奏这首作品,需要演奏家有很好的技巧和训练有素的室内乐合作经验。
近15分钟的《五种距离》(FiveDistances)是为五种乐器而作。5位演奏者围坐成一个半圆形,按照总谱的提示,“坐位之间离得越远越好”,各自的距离尽可能地拉开,圆号坐在正中间。从一开头五种乐器就各不相关,各唱各的调。圆号听起来更是显得孤苦伶仃,借不上谁的力。作曲家的创作思路正是由此触发,与下面将要说到的《秘密剧院》一样,这种空间分离反映了一种音乐过程,在这种过程中,“距离和差异的程度”与“亲密和相似的程度”相互作用。毕竟创作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聚在一起”。作曲家想借《五种距离》在独立与相互依赖之间能够达到的平衡来表明一种理念——即使“谈话者”之间的空间比平时更宽阔、更遥远,集体(人群)之间的话语交流也是可能的。
《为策兰诗三首谱曲》(3SettingsofCelan)是为女高音和两支单簧管、中提琴、大提琴及贝斯组成的重奏而作的“配乐”。保罗·策兰(PaulCelan,-)是上世纪德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因为是犹太人,他被送进了集中营,父母也惨遭杀害,“二战”时的悲惨经历让他的诗歌蒙上了浓重的悲观色彩。三首诗分别是《白与光》《夜晚》《祈祷吧》。作曲家在音乐中展现出沉思而凝重的风格,特别是在《祈祷吧》一曲中,策兰通过精确而多样的重复语序构建了一个诗歌结构,而伯特威斯尔则以表现主义的方式创作了一个微型场景音乐作为回应。伯特威斯尔的音乐抒情、细腻,仿佛三幅精美的袖珍画。女高音惠特茜采用的是英文演唱,她的声音控制太奇妙,值得专业歌者借鉴学习。
《悲剧》到《秘密剧院》的创作中间相隔了19年,伯特威斯尔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实践发展了他早期的作品结构和音乐风格。作曲家说“这部作品旨在弥合纯音乐和戏剧音乐之间的鸿沟”,它包含了一个特定的戏剧场景,但这个戏剧场景就是纯粹的音乐。伯特威斯尔将《秘密剧院》的14名演奏员描述为“戏剧演员”,分成两组,一组是坐着的关联组(Continuum),一组是站着的旋律组(Cantus),演出和录音摆位时,旋律组要站到关联组的后面。作品的编制为4木管、3铜管、5弦乐,1钢琴、1打击乐。《秘密剧院》是伯特威斯尔在移动音乐空间探索中的一个里程碑式作品,突出强调了他的风格独创性。这部作品也使得他如法国的布列兹、意大利的贝里奥、美国的卡特等作曲家一般,加入战后先锋派之列。
这是一张演绎、录音俱佳的唱片。布列兹亲手打造的当代室内乐团当属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演奏现代音乐、实验音乐的专属乐团,高手云集,可以说是现代音乐质量的保证。布列兹和当代室内乐团彼此间的默契,保证了作品二度创作的高质量,特别是圆号和长笛的音高时值控制、弦乐的弓法运用以及弦乐奏出打击乐效果的击弦,都值得同行借鉴。
乐迷都知道上了音乐词典的“法国蓬皮杜中心音乐声学研究所”(IRCAM-studio),它是在布列兹主持下的声学实验室和电子演播厅。这张专辑作为DG公司在这里录制的为数不多的唱片之一,采用当时全新的4D录音技术制作(由德国DG公司和日本雅马哈公司合作研发,是DG唱片录音技术工程的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对录音过程进行高度精密的控制),突出了演奏中那种粗粝、不和谐的音乐织体,器乐的声音清亮华丽,有空间感,乐器位置感明晰,乐队音响层次清晰,高频不爆表,低频沉得下去。年6月录制完成后,不知是后期制作时间长还是出版排期的问题,正式发行于年。从音乐的角度,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语汇,对专业院校的师生大有裨益;从音响的角度,动态和音色音质的还原,可能让你播放时再按下repeat(重复)键。
-THEEND-
“星标”音乐周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