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黄跟宝世界之小让我们静下心来讲述

来源:竖琴 时间:2022/7/16
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读过《核舟记》的人想必都会为那个小小桃核中的广阔世界所惊叹吧,而最近,一档叫《巧手神探》的综艺节目就为我们介绍了一位这样的巧手大师——黄跟宝。黄跟宝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不仅能以径寸之木包罗大千世界,还能准确地还原每个物品的材质、功能和文化底蕴,欣赏他的作品就是来一次中国式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记!

是什么机缘巧合使他开始这门独特的手工艺术?又是什么支撑着他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下面就让我们跟随黄跟宝的讲述,探访他微缩世界里的传奇人生。

钟情音乐的小木匠

对于很多人来说,“微缩”是一个很好理解的名词,顾名思义就是把东西缩小,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做模型,复制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那还不足以叫它“艺术”,“微缩艺术”应当是有创造性的,带着手艺人的温度和思想的。“微缩艺术”是在“微雕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综合民间手艺,把原有的作品严格按比例缩小,用精微的制作手法,使作品在体积上产生巨大变化,从而让人们视觉上产生变化。微缩艺术工艺与其它工艺的不同之处,在于保存了原作品的功能意识,而让空间发生变化。这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现了“缩龙成寸”的真谛。

在开始从事微缩艺术之前,我有过很长时间的木工经历。我出生在一个木工世家,从小看着父辈做木工活儿长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很早就能分辨很多木材产品,对于各种工具也有所了解。后来长大一点,我就跟着川沙龚路镇著名雕花师傅赵林福学手艺。那时,很多日常家具都是让木工打制的,尤其是男婚女嫁时所用的全套家具,都是手工做出来的。做木匠,锯、刨、雕、刻、装配,各种手艺都要会,而且还要做好。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丰富的木工与雕花知识。

黄跟宝工作照

等我开始制作微缩作品,之前积累的各种木工技艺让我在选材、切割、雕刻等方面得心应手。但微缩艺术又不是单纯的木工,其挑战性在于如何做得小。为适应微缩艺术作品的制作需要,我对雕刻刀具的磨制和工具进行了近百次改革和创新,创新了数十种刀具,并对各种材质的研磨、打光和油漆等加工工艺有深刻的研究。回想起来,正是早年的经历和基础让我的微缩制作之路越走越宽。

微型乐器

在我的微缩世界里,乐器是一个重要的符号。我自己也能演奏小提琴,木匠和音乐家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身份,但这个神奇的混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发生了。我父亲喜欢二胡,耳濡目染,我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年幼的时候,父亲就教过我拉二胡。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很想跟街口的一位老者学拉京胡,可苦于没有乐器。怎么办呢?只能自己动手做一把!反复观察京胡,量好尺寸,我找了一根细竹竿,将其做成琴杆。而母亲坐的竹椅的腿正好和京胡音筒差不多粗细,我便把它偷偷拿到外面,量好尺寸,将竹椅的腿锯掉,做成音筒,再按上琴杆琴轴,没有蛇皮就用薄铁罐做铁皮蒙上。安好弦,竟然拉响了。我制作乐器,就从此琴开始。从14岁至20岁,我先后做了数百件木质乐器。对乐器的迷恋一直延续到现在。

微缩之路:小提琴可以有多小

在我制作的所有乐器中,小提琴占有特殊的地位。第一次萌生制作小提琴的想法时,我对这个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发音原理一无所知。于是我翻阅了《辞海》,根据里面的文字资料,初步了解了它的发音原理。但要做的逼真,还得看真正的小提琴。当时小提琴还很不普及,要研究小提琴实样,就要去上海南京路的中百公司(现在叫第一百货商店),看橱窗里展示的小提琴实物。带上纸、笔、尺等绘制用品,把小提琴各部位按比例画下来。为了做好小提琴,我前后去了十次以上,回家后立刻准备材料动手制作。制作好后倒是能拉,就是有点怪,原来我把琴托装反了。

我制作过很多次小提琴,小提琴不断缩小的过程也是我微缩艺术成长的一个缩影吧!听说在专门收录“世界之最”的《吉尼斯大全》里,记录下的德国人做的微型小提琴,琴身高7.6厘米,我便尝试用小提琴原质原材按:1比例制作意大利名琴“斯特拉利瓦利”,比德国人的微型小提琴还小。后来我又以:1的比例,制作了琴身高3.9厘米的小提琴。再往后,有个美国人做了一把高2.38厘米的微型小提琴,于是我又按1:的比例制作了一把琴身高2.1厘米的小提琴,第三次打破了吉尼斯纪录。这把微琴以正式演奏琴材为标准,琴把、琴身均采用名贵木材,面板仅25丝,是普通头发的1/3,4根琴弦细若游丝,最细一根仅2.5丝。琴身呈半透明状的古铜色,琴背为虎斑纹,琴弦穿在芝麻还小的弦轴上,还能演奏出不同的标准的音阶来。

我曾在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系学习了5年。因为喜欢制作小提琴,而后我又在小提琴制作班学习了3年。所以,我在上海音乐学院总共学习了8年,获得两份毕业证书。

我很喜欢乐器制作。不管是传统乐器还是西洋乐器我都有所尝试。我曾用10年时间,制作了多件中西微型乐器,其中有人们常见的民族乐器,如二胡、三弦、大阮、琵琶、冬不拉和艾捷克,也有不常见的古典乐器,如筑、瑟、箜篌、编磐,还有西洋乐器,如竖琴、古钢琴、大中小提琴。且这批乐器全部按1:比例微缩制成,且全都能发出声响。无论它们各自的声响有多么不同,奏出的音符里都是我对音乐的热爱!

微缩的艺术,浓缩的文化

制作乐器时,我不光着眼于乐器本身,还着眼于它的文化。

比如做古琴,我就为它配了两张桌子。翘头的桌子是放置琴的,没有翘头的是弹奏时用的桌子。桌子的一侧放着灯,另一侧的桌子上燃着一炉香。桌子还要有凳子相配,后面放一面屏风。古人的琴都是弹给自己、弹给知己听的。俞伯牙何以摔琴谢知音?《高山流水》说的就是知音难觅。

海派中堂全景

除了传统乐器,古人的家具也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是中国传统家具制造手法,采用榫卯结构,是可拆卸的,所以我制作时也不用胶水和钉子,还原古人的方法。其次,中国的家具都是圆角,体现古人含蓄、谦逊、和谐的价值取向。此外,古人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很讲究,我在制作时也会选用紫檀、红木、印石、牙、角等高级家具材料。从这些微缩作品中,观者可以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文化礼仪。

文案全景(文案尺寸仅为:××毫米。文案有抽屉8个,案上设有各种文房四宝、笔洗、多宝架、梅瓶、佛像、花薰炉。花薰炉形体大小仅如一颗银杏,炉上蟠虬玉龙3条,蜿蜒灵动,还有玉环18个,环环相扣,每个玉珏皆能各自轻巧转动,但玉环的间隙,连绣花细针都插不进去。)

因为细小,所以认真,所以静心

今天忙碌的不只是工厂的流水线,还有我们柏油路上的脚步。生活无比拥挤内心却异常寂寞,也许“小”的物体可以让我们换一个方式看世界,看到那些被忽视的细节。

当眼前的世界变得如此细微,你不得已静下心来,欣赏它的花纹、色泽、每一个局部。这些物件,生活中也许你见过很多次,但是这一次你却看到了那些被忽视的,细枝末节处的匠心。驻足在一件微缩作品前,我想人会放慢自己,高速运转的大脑被那根细细的琴弦抓住,浮躁不安的心被一抹纯洁的颜色荡涤,你全神贯注,忘却了尘世喧嚣。

微缩制作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的微雕技术,它本身蕴含着中国先民的智慧和中国文化的特殊气质,每一件作品都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中国故事,包含在这个微缩的世界里的不仅是无尽的机巧和创意,还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欣赏一件微缩作品往往可以让我们审视当下,反躬自省。

采访、整理

罗 晓

文编

秦 岭

美编

何亦平

图片部分由被采访者提供

部分来源于湖南卫视《巧手神探》

往期回顾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看露天电影

“杨姐姐”杨婷娜:在越剧舞台,我是所有花旦的“男朋友”?艺姐来了?

陈海汶:为城市的未来,寻迹老工业?影像?

金鹰奖网络投票进行时!同时奉上上海入围作品名单

酥软香腴、鲜糯松,看似平常的上海菜花头透、路数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