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记者陈瑜6月28日,随着长10米、宽46米,重吨的最后一片钢箱梁完成吊装作业,由中国中铁工业旗下中铁山桥承建的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成功实现合龙。大桥如竖琴般矗立于珠江之中,横跨横门东航道,为深中通道年如期通车奠定坚实基础,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强劲动脉”之一。6月28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桥合龙现场深中通道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全长24公里,其中桥梁工程长约17.2公里。中山大桥是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为主跨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最重梁段可达吨。中铁山桥于年6月20日开始中山大桥板单元制造,历时2年时间完成大桥制造任务。6月28日,中铁山桥建设者正在进行合龙段最后一道环缝焊接中山大桥地处珠江入海口,常年炎热、潮湿、高盐雾,易受台风主导的极端天气影响。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大跨度的距离,对大桥钢箱梁提出了更高要求。“深中通道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打造了我国首条大型钢结构智能生产线,极大地提高箱梁质量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中铁山桥深中通道项目部项目经理韩庆广介绍,制造团队以解决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损伤等行业共性难题为突破点,将自动化生产线及焊接、装配、涂装机器人等数字化装备有机集成在一起,满足钢箱梁节段结构尺寸大、焊接位置多样化、精度要求高等特点,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改善了钢箱梁自动焊接程度低的状况,具有较强的工程推广应用价值,为交通智能建造提供了借鉴。深中通道钢箱梁制造采用许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图为中铁山桥钢结构智能生产线。大桥建设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将智能装备与信息化系统进行信息集成。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工业物联网作为支撑,通过信息交互,建设完成以板材智能下料切割生产线、板单元智能焊接生产线、节段智能总拼装生产线、钢箱梁智能涂装生产线以及车间制造执行智能管控系统为核心的“四线一系统”,实现钢箱梁工业化、信息化生产,提升质量、工效水平。中山大桥成功合龙,为深中通道全线贯通吹响了冲锋号。深中通道东起深圳市前海合作区,西至中山市翠亨新区,与在建的中开高速对接,通过海上立交与南中高速对接,实现在广州市南沙区登陆。建成通车后,将彻底改变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格局,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促进产业互联互通及各类要素高效配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