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如果在香港,不做两件事,你会活得很潇洒。1、不要买房子;2、不要生孩子。”听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感到很愕然,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身为父母的我们承受了如此大的“压力”?
01
或许,孩子在没出生时,竞争就已经开始了。
香港妈妈Irene回忆起大儿子的教育问题时,就有些悔不当初。“面试时,有个妹妹表现欲很强,很会争取表现,所有就有幼儿园学位。我问那位妈妈,你孩子几个月开始上兴趣班?她说六个月就开始上了。而我儿子六个月时,还在家里玩。”
侵删为了避免二胎重蹈覆辙,Irene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胎教,并开始规划这个未出生宝宝今后的成长道路。
为什么连上幼儿园竞争都这么激烈?纪录片中也给出了答案。很多妈妈们认为,自己孩子会的才艺越多,所获奖项越多,才更容易获得名校的亲睐。更有甚者,觉得钢琴、小提琴这种乐器挺一般,没那么突出,所以打算学些特别点的乐器,比如竖琴、古筝等等。当然,成绩拔尖的小朋友就更不例外了。在美国夏令营千人选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小女孩都说到:“如果不进步,就是退步。因为外面的人全都很努力学习。”
孩子们这样的学习生活真的快乐吗?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孩子背后的父母的焦虑之情,而他们担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而已。
02
曾有心理学家提出过一个观点:现在的孩子有着空前的学业压力,这还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压力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
在我的生活中,周围也有同事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有一位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报了英语班,可孩子对此并不感兴趣。母亲尽管自己英语不好,可每天仍然花很多时间与孩子一起温习兴趣班所学内容。当我问她:“为什么要给孩子报英语班?他好像并不喜欢。”可得到的答复却是“因为大家都在上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后来,她又打算购买价格不菲的学区房,希望能让孩子上一个更加有名气的小学。
生活中,这种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也反应了广大家长对自己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