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法定工作日是6天!!!
为了缓解大家的焦躁,儒虫君给大家准备了很特别很特别的音乐歌单!
1.乐以忘忧,给你的“音乐药方”
症状1:失眠
中医“乐方”:《平湖秋月》《烛影摇红》《二泉映月》《银河会》
西医“乐方”:莫扎特《催眠曲》、德彪西《梦》,舒曼《梦幻曲》
症状2:狂躁
中医方子:《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鞑靼人的舞蹈》、《幽兰》、《塞上曲》
西医药方:巴赫《弥撒曲》、肖邦《第一诙谐曲》《小赋格曲》、亨德尔《竖琴协奏曲》
症状3:抑郁
中医方子:《黄莺吟》、《百鸟行》、现代京剧《蝶恋花》、《江南好》、《空中鸟语》、《仙女牧羊》
西医药方:西柳贝斯的《悲怆圆舞曲》、莫扎特《D小调第十四交响曲》、莫札特的
《第四十交响曲B小调》、盖希文《蓝色狂想曲》组曲、德布西的管弦乐组曲《海》
中西结合:《喜洋洋》(中西合奏)
症状4:食欲不佳
中医方子:《欢乐舞曲》、《花好月圆》、《嬉游曲》
西医药方: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穆素尔斯基钢琴曲《图画展览会》、巴赫的音乐作品。
症状5:萎靡不振
中医方子:《娱乐升平》、《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曲》
西医药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博克里尼大提琴《A大调第六奏鸣曲》
美妙的音乐可以滋养心身,忘却烦恼。在动听的音乐中,使人容易心情放松,全身经络进而通畅,经络一旦通畅,百病皆消,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治疗效果。
另外,“以音为药,乐以忘忧”,并不是中国人的独创,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曾提出音乐医学的概念。柏拉图也说过,“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良药”。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音乐的价值在于其对情绪的宣泄。
由此可见,西方先哲对音乐治疗的理解,其原理与现代发展出来的“音乐治疗”学科,基本上是一致的。
总之,音乐可以让人凝神收心,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
2.五音疗疾,你能想象吗?
自古以来,听音乐便是养生良方。《素问·举痛论》中说“百病皆生于气也”,《灵枢·五音五味》又详细论述了宫、商、角、徵、羽等五种音阶调治疾病的理论,最后总结为“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的音疗理论。
看似神奇,实则有理有据。
在我国最早的音乐专著《乐记》中曾写道:“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其中这句“乐以治心,血气以平”,谈的正是音乐可以用来调节身心。
而在另一部中医巨著《黄帝内经》中,则明确提出了“五音疗疾”的说法。
书中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脏((脾肺肝心肾)、五志(思忧怒喜恐)相互对应,提出了在每天不同的时段,听不同曲调的音乐,可以达到保养相应脏器的“五音疗疾”理论。
从中医阴阳学说来说,热烈活泼明快的音乐属阳,轻缓柔和安静的音乐属阴。选用阴阳属性不同的音乐能调节人体之阴阳,使之恢复平衡。
脾脏喜听宫调式乐曲。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犹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代表曲《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阳春》等。
肺脏喜听商调式乐曲。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代表曲《概古吟》《长清》《鹤鸣九皋》《白雪》等。
肝脏喜听角调式乐曲。角调式乐曲亲切爽朗,生机怏然,有“木”之特性,可入肝。代表曲《胡笳十八拍》《江南丝竹乐》《春风得意》《江南好》等。
心脏喜听徵调式乐曲。徵调式乐曲活泼轻松,热烈欢快,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代表曲《紫竹调》《山居吟》《樵歌》《渔歌》等。
肾脏喜听羽调式乐曲。羽调式乐曲风格清纯、凄切哀怨,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代表曲《梁祝》《二泉映月》《汉宫秋月》《平沙落雁》等。
另外,听音乐最好搭配着脏器的工作时间。
如听宫调式乐曲,适宜在进餐期间,或餐后一小时内,有利于调节脾胃。可以搭配黄茶。
商调式乐曲适宜在下午三点到晚七点间,此时正是体内肺气较为旺盛的时段。
角调式乐曲适宜晚上七点到十一点,配一杯绿茶,以败肝火并且滋阴养肝。
徵调式乐曲适宜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搭配红茶,可以起到调理心脏的功能。
羽调式乐曲适宜上午七点到十一点,配一杯黑茶,可以益肾。
从西医的角度来说,有规律的声波振动,可与人体的呼吸、心率、胃肠蠕动等生理振动相吻合,产生共振和共鸣效果,从而发挥颐养身心、防治疾病的作用。此外,音乐还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调节激素释放等。
比如,有人把钢琴搬进了手术室。据说,聆听音乐时可以让人的大脑中产生脑内啡与多巴胺——脑内啡对人有止痛的作用,而多巴胺则可以让人产生轻松、乐观、活力、愉悦的感觉。
因此,一边播放钢琴曲,一边给病人做手术,不但可以降低病人的痛苦,还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音乐不止可以作为“止痛舒缓剂”,它还能通过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改善脑功能,帮助那些脑卒中、脑外伤、脊柱损伤的患者,进一步康复。
比如,前几年新华社报道过一个失语症老人的故事。一位老人因前左脑出血,语言功能受损,完全说不出话来。但通过接受一段时间的音乐治疗,她开始能够不自觉地随着旋律唱出歌词了。
除了调节情绪和修复脑神经之外,音乐治疗的第三大“奇迹”是,它可以作为一种更高级的“语言”,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比如对于自闭症儿童,孤独的老年人、抑郁症患者,通过为他们播放特定的某些“音乐药方”,改善了病情。
甚至,有一些长期瘫痪的植物人,会在音乐的“召唤”下,苏醒过来。
年,何常在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隐者慧医》,这是一部关于中医传承与守护的传奇故事。其中,也有一段关于“音乐疗法”的描述。
病入膏肓的一位老总,请教医术高明的男主角郑道,怎样才能缓解病情,郑道当即说道:“音乐。”
“音乐?”老总愣住了,又笑着摇了摇头,“你没开玩笑吧?”
郑道郑重其事地说:“当然没有。我说的音乐不是现在的流行音乐,更不是什么摇滚乐,而是古筝曲。最好是大师用上好的乐器弹奏的古筝曲,才有疗效。”
这些妙趣横生的中医理论在《隐者慧医》中均有体现,不愧是一部充满中医智慧的“何氏佳作”。正安康健创始人梁冬倾情推荐,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不妨读一读。#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