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在如火骄阳下,敷设一根根线缆;也曾在高耸塔架上,架起一台台摄像机。我们曾在狭小机柜里,成端一个个电缆接头;也曾在繁忙大厅中,安装一部部调度单机。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也去过许多地方。我们是一双双平凡的手,可我们又不平凡,因为我们的主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航天通信人。
素娥未必逊英雄
看到我娇小柔软的外形就能知道,我的主人是个可爱的妹子。她叫曾穗娟,同事都叫她为“娟儿”。可爱归可爱,工作中的娟儿却俨然一副“女汉子”模样。从设备防腐、线缆敷设,到摄像机安装、视角调整,苦活累活她总抢在前面。娟儿的岗位负责人韦乃棋总半开玩笑地抱怨:“她工作只要投入起来,可是会‘抢活儿’的!”。
通信工作忙碌且枯燥,时间久了容易让人精神疲惫,一不小心便可能在细节上出错,娟儿总会适时提醒同事注意高空作业安全、近箭操作安全。
别看工作上“不分男女”,生活中的娟儿可一点不糙。闲暇时,她宿舍里会传出舒缓的轻音乐,那是她在凝神静气地练瑜伽。穿上围裙,她又变身擅长素食的“巧手厨娘”。凭她聪慧的心思和精巧的我,纯素的食物也能让人垂涎三尺。
铁汉“绣花活”,谁人能比过
大家好,我是蔡强富的手,大家的脑海中一定浮现出了一位大力士的模样。某次任务保障期间,发射塔架上急需安装防爆调度单机。一台防爆单机,少说也有五十斤,蔡强富脸不红气不喘,二话不说便扛起一台单机,三步并作两步往上爬。风风火火地来回几趟,这次紧急安装任务圆满完成,而他“力大无穷”的美名也开始流传。
不过你们千万别认为蔡强富只能承包力气活,通信系统有个精细活,叫插头焊接,需要用电烙铁将线缆和有着数十根芯线的插头精确焊接在一起。起初这活儿被分配给蔡强富时,大家心里都有点打鼓,铁汉能做绣花活吗?
但他很快用行动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胆大心细,又快又好,后来这就成了老蔡的‘绝活’。”通信系统指挥员王松锋提起老蔡就赞不绝口。
十指书代码,慧心助航天
不像老蔡那胖胖的手,我是一双骨节分明的手,属于一名阳光帅气的程序员,郭益民。我爱在键盘上舞蹈,伴随着热咖啡的清香和噼里啪啦的清脆敲击声,那是小郭在编程。他总能捣鼓出有趣又有用的小程序,是名副其实的“技术宅”。
编程时要眼盯屏幕,但在编程前,小郭的双眼则锁定在通信系统的工作细节上。航天发射场的通信保障包括近十个通信机房、上百个弱电间、万余条线缆,有时候配线资料更新不及时,接到工作时大家只能从繁琐的寻线开始做起,使本来简单的工作变得无比艰难。细致的小郭注意到这个情形后,就默默着手发射场配线资料的数据库编写。
为了不影响自己在岗位上的其他工作,那段时间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了数据库编写中,如今已颇有成效,配线资料的查阅和更新便利了许多。
航天为曲,设备为琴
玉指纤纤,细嫩修长,总有人说我天生就是搞艺术的手,我也以为主人会一直与琴瑟为伴,可一年前她却毅然选了航天这条路。她叫贝雨霏,担任电视光端岗位操作手,是发射场通信系统的“萌新”。
初来乍到,大家都对这个大大咧咧的妹子十分好奇,总觉得她瘦弱的身上蕴藏着“大能量”。直到发射场要组建乐队,报名期间她透露了自己十几年的“音乐生涯”——她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习古筝,又兴趣使然,自学了笛箫竖琴等其他乐器。所以,大家察觉到的“大能量”,其实是这份积淀了十几年的气质。
和贝雨霏同岗位的张帅疑惑,都有这艺术造诣了为什么不去念音乐学院。“当一个深藏不露的宝藏航天人多有意思。”贝雨霏的爽朗让每个和她打过交道的人都印象深刻。
电视光端岗位可以在机房中操作摄像机,用“上帝视角”观看火箭飞天,让贝雨霏很骄傲。在发射当天,拍摄火箭起飞的摄像机必须根据写好的脚本进行跟踪操作,要求操作手对画面的控制稳定准确。贝雨霏将多年操控琴弦的精准控制力融会贯通到操控摄像机上,控制器为琴,操作杆为弦,她素手翻飞,奏出一曲飞天的华丽乐章。
和接触地面设备的塔勤、加注等岗位的航天人相比,他们从未亲手托举过火箭飞天,但他们忙碌的身影总如同及时雨,在文昌发射场里“穿针引线”,确保通信畅通无阻。
我们这一双双特色各异的手,将记录航天通信人无悔的青春、奔腾的热血、坚强的担当,也将一直陪伴着他们经历春夏秋冬,穿越山川河流,走向星辰大海。
来源
我们的太空
作者
贝雨霏、徐斌如、周清林
摄影
李乃铮、陈一凡
编辑
盖晓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