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临时换歌气哭导演,老牌乐队爆冷出局,不遵

来源:竖琴 时间:2022/10/13
白癜风哪里治疗的最好 http://pf.39.net/bdfyy/

本周,好消息接连不断。

第一个。

影院重新开张。

第二个。

它回来了。

歌荒结束,无处安放的心得以重燃——

《乐队的夏天2》

尽管从“乐夏”等到“乐秋”。

可口碑依然坚挺,豆瓣开分8.6。

只是,怎么和Sir想象的画风不一样……

《乐队的夏天2》之“大逃杀”?

又名,“青春有爷”?

另外,这个大型失控现场,又是怎么回事?

马东甩飞鼓棒;

乐队现场换歌;

老牌组合爆冷出局。

说吧,还有什么是你不敢玩的。

“敢”只是表面。

Sir敢说,这隐藏着《乐夏》成功的秘密。

一首又一首刷屏金曲过后。

Sir愈加想揭开它。

19年爆火,你可以说它眼光独到,相中这片与时代契合的小众蓝海。

20年火上加火。

为什么?

凭什么?

第二季第一期节目过后,Sir总结出三条线索。

看它是怎么找到你心里那条最潮湿的引线。

然后。

点火,爆破。

不要“赢”

好评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词:

“理想主义”。

它真的“理想”吗?

是,但不全然如此。

归根到底,这是一门生意,是一次娱乐。

生意,也分高低。

Sir私以为豆瓣网友

居无间说得准确。

这个时代最接近于理想主义的娱乐节目

或者换一种说法:

《乐夏》是把理想主义“包装”得最好的节目之一。

形式上,《乐夏2》的目的性更强了。

赛制愈加残酷。

第一轮分组赛:

33支乐队分成3组,每组11支乐队,前6晋级,后5淘汰。

首轮直接淘汰一半,刷掉15支乐队。

于是被网友定义为:乐队“大逃杀”。

这一点都不理想主义啊?

怎么办。

行动上,加倍“散漫”,去消解功利。

每个导师,都代表着一种竞争以外的引导发散。

张亚东的“特别好”,用专业引向艺术的广度与多元。

大张伟也是年组乐队的“老人”,在阅历里插科打诨,乐队精神的继承人。

马东的控场和故意“失控”,不仅为了笑果。

更是为引起辩论,提醒反思。

新人“大乐迷”周迅。

黑丝、蹦迪、爱玩贝斯。

她站在完全不懂乐队的马东,和乐队人张亚东、大张伟中间。

填充一个游离在乐队圈周边,纯粹热爱的追随者角色。

这是《乐夏》的第一层设计——

打造“要赢”“争第一”的套路和幻觉。

然后亲自戳破它。

为你奉献一次“不要赢”的理想主义嘉年华。

要你蹦起来。

又不是一次没心没肺的发泄这么简单。

它要你赢自己。

我要变

音乐竞技好不好看,关键看选手。

说到这Sir彻底不困了。

这一季乐队相比去年,大牌似乎少了,实力却普遍强了。

除了后鲨、重塑、Joyside几个老牌大腕,对算不上乐迷的Sir来说,好多乐队的名字,听都没听过。

其中变化,大有门道。

风格更多元。

不局限于上一季的摇滚、民谣、放克、流行、爵士、金属。

还涵盖舞曲、英伦、后朋、噪音、核、电子、朋克……

而且,敲黑板,重点来了——

每支乐队的舞台都被保留下来。

表演,不再是浓缩萃取,而是原味呈现。

有鸡尾酒款,马赛克。

外表是花里胡哨的“国潮”味,曲风是80年代复古Disco,口味多层次的微醺。

有威士忌款,木马。

陈年烈酒,后劲大。

作为曾影响一代摇滚人的“老大哥”,木马上一次出现,还是在《隐秘的角落》片尾,当时被网友开玩笑称为“阴乐”。

本轮表演《旧城之王》,生把你拉进那华丽迷离的幻境。

有Mojito款,傻子与白痴。

充满实验性,流露出安置在平淡下的躁动,颓丧后的洒脱。

静下来,享受一段清凉盛夏慢时光。

年轻乐队更多了。

按照组队时间,把乐队分成老、中、青三代。

20年以上的“老年”组选手——

野孩子25年,达达24年,木马22年,声音玩具21年。

个个传奇级别。

10-20年的中生代选手——

Joyside19年,水木年华19年,重塑雕像的权利17年,后海大鲨鱼16年。

本土乐队中坚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

队龄10年以下的“少儿”组选手占比更大,甚至还有成立1-3年的“婴儿”组。

霓虹花园,成立三年;

白皮书,成立三年;

白日梦症候群,成立一年;

福禄寿,成立一年;

Mandarin,成立一年。

如果说第一季乐夏,是以“前浪”为主力军的“老带新”。

那么这一季开始,一股后浪势力,开始真正席卷乐队圈。

完全不输前辈。

拿新乐队Mandarin来说,每个人都有黄金简历。

主唱Chace,22岁。

是中国第一个登上TomorrowLand(全球顶级电子音乐节)主舞台的音乐人。

演唱、作曲、编曲、演奏、混音,样样精通。

鼓手安雨,26岁。

9岁开始学爵士鼓,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流行打击乐专业,正在攻读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爵士鼓研究生。

吉他肖骏,中国爵士吉他新贵。

首张专辑,就入围第29届金曲奖最佳演奏录音专辑。

这样的三个人组乐队去比赛,堪称“降维打击”。

石璐形容他们“是在娘胎里就开始做音乐的”,前辈们也称赞——

野孩子:心挺稳的

尽管现场打分不算高。

用主唱Chace的话说,他们要做的是去代表一种新的可能性。

不是每一个搞乐队的,都得躁。

安静,也可以是一种声音。

我们在做的是,用我们的思路尝试去定义一些没有那么粗暴简单的感情。

女性力量更突出。

这一季多支乐队有女乐手。

比起清一色的大老爷们在台上躁,女乐手为乐队注入了女性的柔和、细腻。

今年更是有奇景——

一支三胞胎乐队,福禄寿。

姐妹三人科班出身,分别负责主唱、竖琴、键盘。

一首写给外婆的《玉珍》,糙汉子听了也流泪,柔中带刚。

另外超级斩主唱酸的核嗓,让周迅失去表情管理。

马东评价像早上的一杯浓茶喝下去,透了。

上一季乐夏,还有少许声音认为有论资排辈,尊老的“后遗症”。

新一季马上出现热搜“名场面”:

#水木年华首轮淘汰#

尖锐声音来自专业乐评人。

直言“中年人油腻”,音乐没新意。

节目也放出另一边的声音。

参赛后辈,认同水木年华的态度:

他们来我觉得是一种态度

大张伟、张亚东作为过来人,当场“反驳”:

起码他们有他们的勇气

出道这么多年了

还能愿意被别人评论

我觉得很棒

由此可见。

节目并没有把年龄、坚守作为一种绞杀。

而是把它们放在平等的语境中,被表达,被展示,被评价。

最终引起反思。

这也是《乐夏》的第二层设计——

摆出“变”的架势。

反对“为变而变”的浮躁和轻俗。

敢面对

Sir心中,乐队有个永恒本质作为内在驱动。

摩擦中寻和谐。

《乐夏》敢面对这些噪点。

不避讳呈现乐队的真实,“人”的真实。

玩乐队的人,看似孩子气,因为那份沉浸在创作中的偏执。

节目中的惊心时刻:

马赛克主唱夏颖一次酒后口出狂言,和队友说,乐队要以主唱为主。

不但拒绝配合,还撂挑子走人。

贝斯林玉峰一看他发疯,彻底急了,直接冲上去踹人。

动过手之后,俩人反而抱得比谁都紧。

-我觉得你是这个世界上最理解我的人

结果你竟然打我

-对不起我给你道歉

你打回来都可以

留意此时节目的处理。

镜头仅跟随呈现,字幕也没有添油加醋。

不站队,不评判。

最大程度还原乐队的个性。

因为对于乐队——

性格即作品(一部分)。

昨晚最大型翻车事故“肇事者”,老司机五条人。

临场不打招呼换歌。

第一个音响起之后,节目组彻底懵了。

惹得导演、灯光、舞美、现场配字幕的工作人员……全体生气。

这边主唱仁科还有几分得意:

唱哪首就看我起什么音

上场后果然,一个眼神,全队人马上懂了。

改!

任性还是有代价的。

没有歌词字幕,没有匹配的灯光,现场效果也减半。

为什么?

哪怕冒着被淘汰的风险,得罪导演、灯光师、摄影师甚至超级乐迷,也要改歌。

他们这样说:

道山靓仔就是江湖儿女,就是你我经历或没经历的青春。

把第一首当最后一首,舞台的每一刻都不可重来,因而才伟大。

这是性格。

也是对自己作品/舞台/乐队,最偏执的负责。

不“端水”,要不顾一切乘风破浪。

你看,五条人回到第二舞台后,得到所有乐手赞许的掌声。

他们被逗笑了,更被打动了。

因为五条人虽然呈现了一个有瑕疵的舞台。

却成功做到态度的输出。

这首《道山靓仔》,说的是一个穿拖鞋、不剪头、骑破单车的“靓仔”。

这就是五条人本来的样子。

像是主唱仁科,把人字拖随身带在手风琴箱子里。

这份“土”,恰恰写出了身边人的故事,道尽底层人的庸常生活。

他们唱摆地摊、走鬼的摊贩,唱一个打工妹爱上打工仔,唱一个发廊妹爱上了顾客……

字里行间,你能看到潮湿的南方、拥挤的街巷。

舞台、同行还有乐迷,会“原谅”他们的任性。

最后一层,《乐夏》没有再“设计”。

它只是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

让这些并不“主流”的人或事,得以真实流露。

音乐上。

它抓准乐队形式中的精髓。

反骨与统一并行。

提醒那些被炸裂的舞台、刺激的爽片惯坏的每个人——

输与赢,动与静,小众与大众。

并不是检验、评判舞台好坏的标准。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内力的外化。

它可以有不同的格局,不同的路径,不同的世相。

不加滤镜,不加纠正,给音乐本身一个舞台,去丰富观众的审美。

便是对艺术最大的保护。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乐队一样照常运转

但如果有那就太牛了

那就群星闪耀

作为一档节目。

《乐夏》和其他节目不同在于。

没有架设一个悬在空中的乌托邦,给你提供短暂的麻痹。

它更像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面棱镜。

这里有世俗,有规则,有功利。

更有一个个不轻易低头的人。

他们的姿态看似不落凡尘中。

他们的嘶吼、创作、态度,又深深扎在凡尘里。

所以。

Sir不相信《乐夏》让人动容之处仅是简单的理想主义。

让我们看一眼,想成为却无法成为的他们?

不。

它是一次精神嘉奖。

让每个于尘土中摸爬滚打,屡次想喘息又不得不憋着气前进的人看到。

我们,即他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