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开门,看见春天为你读诗立春特别节目

来源:竖琴 时间:2022/7/12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图说-

图为插画师陈伟玲创作的《最美的信》(之一)。鲜花灿烂、美景动人,当如此多的好风景摆在眼前时,再多的文字也无法形容这种等待已久的情绪。春在诗中,品味之余,对一个轮回的起始充满期待。

中国节气/立春

乙未年腊月廿六

年2月4日

-收听-

(点击音频或视频,即可收听)

春日诗三首

为你读诗:朱卫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新闻主播)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立春后五日

唐·白居易

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

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

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颗。

遇物尽欣欣,爱春非独我。

迎芳后园立,就暖前檐坐。

还有惆怅心,欲别红炉火。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春,是一年四季之首,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立春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万物生长的季节。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繁殖、农夫下地播种。古代把“历史”叫做“春秋”,也正是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而时间的循环就是历史。

东风解冻,阳气生发。百草回芽,蜇虫始振。柳色早黄,水文新绿,鱼陟负冰。咬春通气,夜卧早起。据《历书》中说:大寒后十五日,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也。

「立春三候」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初五日·东风解冻

中五日·蜇虫始振

末五日·鱼陟负冰

「立春习俗」

立春时节在迎春仪式上“打春牛”,又称为鞭春。据《礼记·月令》记载,先秦时期,每逢孟春之月,天子就要率领三公九卿到郊外迎春。此后演化成为了官民共同遵守的礼俗。“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打春牛”有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含义,也是喜庆新春、聚会联欢的形式。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在原始社会的农耕时代,人们对土地十分崇拜,每年都举行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祭礼社神的日子叫“社日”。一年两次。春天举行时叫“春社”,秋天举行时叫“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春社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关的记载,是中国最为古老的节日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元朝以前,在中国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春社这一天,人们聚集在社庙,摆上丰富的食品供奉社神,有社酒、社肉、社饭、社面、社糕、社粥等,在祭祀完毕后,将食物给大家分享。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汉族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清人专有《咬春诗》:“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立春养生」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毛缓行,以使志生”的说法,尤其在于春季。立春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人们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早睡早起,到户外散步,悠然自得地舒展形体,使精神活动寄望于大自然中。

-乐说-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配乐剪辑自中国青年箜篌演奏家吴琳的作品《清明上河图——行板》,出自专辑《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乐曲中听到的乐器叫箜篌,有东方竖琴之称,声音略趋淡沉,温婉含蓄。

《立春后五日》配乐剪辑自中国古筝演奏家常静的作品《落花飞》,出自专辑《瑞鸣·杏花天影》。这一段恬淡的旋律,气息绵绵,绕梁三日,不绝如缕。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配乐剪辑自中国笛箫演奏家陈悦的作品《桃花渡》,出自专辑《远行》。箫声缠绵,望窗外似有桃花林,两人一马,明日天涯。

▎读诗嘉宾

朱卫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新闻主播

▎明日预告

明晚10点(2月5日),「为你读诗」FM——回家,结束这一轮四季。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