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前观众认真阅读《文明观演公约》。方非摄20多年来,古典乐迷已经习惯了一点,安妮-索菲·穆特拉小提琴配上兰伯特·奥尔基斯弹的钢琴,就能奏出“最贝多芬味儿”的小提琴奏鸣曲。20年前,那套名噪一时的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全集唱片,正是由二人合作完成的。4日晚,“小提琴女神”穆特与老搭档奥尔基斯在国家大剧院再度携手,一连上演贝多芬第四、第五、第九三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弦键和鸣,沁人心脾。穆特和奥尔基斯一向以为贝多芬“正本清源”为己任,他们录制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也成为音乐学习者“教科书式”的典范,伴随了一代琴童的成长。晚上七点半,两位老友携手步入音乐厅,钢琴家头发已经花白,“小提琴女神”的脸上也满是岁月的痕迹。但当小提琴与钢琴一起奏响贝多芬《第四小提琴奏鸣曲》急板第一主题,穆特与奥尔基斯典雅古朴的弦键对话瞬间将观众带回到古典主义时代。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真正跳出了海顿与莫扎特影响下的“舒适圈”,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音乐会上半场,在穆特弓弦中“流淌”出的《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则是贝多芬最为人耳熟能详的作品之一。事实上,穆特自10岁开始系统练习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而她对这套作品的练习始自《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穆特的演奏舒缓明快,极力还原了音乐中幸福洋溢的田园风格,为观众展现了贝多芬音乐中少有的“春光灿烂”。两位音乐家的脸上,也时刻洋溢着轻松的笑容,奏至动情处,时不时对视,默契地莞尔一笑。音乐会下半场曲目《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则具有贝多芬标志性的深邃与哲思,贝多芬本人曾说这部奏鸣曲“以强烈的协奏曲风格谱写而成”,对演奏者的乐感与和声概念要求极高。不过,对穆特与奥尔基斯这对纵横乐坛数十年的老搭档来说,演奏这部作品游刃有余,沉稳有力的音符在他们的演奏下极富表现力,展现出录音质地般的听感。当奥尔基斯在钢琴上敲下全曲的最后一个音符,缓缓起身,穆特拍拍老友的肩膀,眨了下眼——老伙计,功力没退步!曲目单上三部奏鸣曲演毕,穆特和奥尔基斯显然意犹未尽,连续加奏了四次。曲目分别是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一号》、约翰·威廉姆斯的《Nicetobearound》(电影《吧女生涯原是梦》配乐)、贝多芬的《G大调快板“机器钟”》和约翰·威廉姆斯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事实上,4日晚只是此次穆特来华演出音乐盛宴的“头盘”。12月5日和7日,指挥大师曼弗里德·霍内克将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穆特合作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C大调三重协奏曲》和两首浪漫曲,并奏响脍炙人口的《第七交响曲》。12月8日,穆特还将与陆威、穆勒-肖特、巴贝胥可等音乐家一起演出贝多芬的两首弦乐三重奏,以及《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竖琴”》,在这场音乐会中,穆特将与听众一起探寻贝多芬最具个人化色彩的弦乐作品。舞台之外观众点赞《文明观演公约》在这场演出开始前,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门口有些与众不同——几个写有《文明观演从我做起》的易拉宝极为醒目。易拉宝上,印着一则《文明观演公约》,并配有文明观演的生动漫画。“看好演出,管好手机,从我做起”文明观演倡议,自11月14日发布以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