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对年轻人,为了给远在北京郊区外独居的父亲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让他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于是,将自已位于北大红楼附近,胡同中的一栋带小院子的四合院进行了翻新改造,将父亲接过来,与他们同住在一起,希望能在这里陪伴父亲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想一想,我们不也都在想能为自己的父母,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环境来安享晚年吗?
本案例中的屋主谢伟本身是一位建筑师,他们一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对北京胡同中的四合院生活有着深深的眷恋。
当时,谢先生与妻子一商量,想将这个闲置的院子改造一番,
让自己的父亲能与他们一起住过来时,妻子也很高兴。
因为两人都是很懂生活与感恩的人。
这个小四合院的改造,在外建筑形式上尽可能地保留了北方古建的原貌。
主要的改造工作是室内的部分,所有的设计都是谢先生自己一人完成。
当你经过这胡同口时,几乎察觉不到四合院有改造过的痕迹。
下图是房子改造后的实景图。
室内有两个拱门区别三个空间。
谢先生要打造的是一个低能耗的房屋,
室内的再生能源系统与新风系统将能达到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净的宜居状态,
在这室内空间,没有空调,也看不见暖气,却能实现冬暖夏凉的舒适效果。
改造历时两年,花费约四百多万元,夫妻俩人终于可以带着父亲入住这个他们一起亲手打造的家了。谢先生说:“最难得的就是和家人、朋友、同事一起亲手建造这个家的过程。
这儿是家、工作室,也能成为举办艺术类小展等活动的共享空间。
在外面的街上路过这个古老的建筑,感觉它跟以前并没有区别,
走进室内后才能发现这是一个新的天地。
小院占地多平方米,室内面积则只有平米左右。
院子里种着谢爸爸喜欢的各种植物,这是谢先生特别为父亲考虑的。
走进院中,映入眼前的是海棠、丁香、红枫等几棵高低错落的树木。
每天早上老人家会在这树下进行晨练。
改造后的院落呈L型,西北房贯通,留出一个长方形的大庭院。
一楼是公共空间,二楼则是三个私密的阁楼用作起居室。
这个传统古老的房屋,
内部其实与高科技的机器相融合。
在传统建筑中引入低能耗系统,这也是谢先生作为建筑师的第一次尝试,
也是他为家人带来舒适胡同生活的一次尝试。
在下图竖琴的背后就装着一个新风系统的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可以随时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主客厅里还有一个电子显示屏,可以准确地记录每一个月的耗电情况。
木质的抬梁式屋顶结构不会漏风,保证室内处于一个恒温状态。
室内的拱形墙除了好看,还能很好的储存热量,
散热慢,是调节室内气温的绝佳配角。
大厅靠近院子,冬天经常进进出出难免会觉得冷,
所以这里的地面铺了地暖,冬天一点也不会觉得冷。
西房和北房原本是分开的,
谢先生把二者打通变成了一个连贯的空间。
这样一来,住宅的生活气息变得更为温馨了。
北房变身为一个自由的公共区域。
靠窗有四张椅子,上方是水滴形的吊灯,正对面是一个小吧台,
谢伟夫妻俩平常喜欢与朋友一起待在这里调酒娱乐。
在主厅的拱墙背后还有一个音乐室。
谢伟和妻子都是音乐发烧友,随时就会在这独自弹唱一曲。
夫妻俩的工作室在二楼,顺着吧台后的楼梯走上去就可以进入。
坐在书桌前,从右边的窗户可以看到外面错落有致的胡同建筑,
通过玻璃幕墙还可以看见自家的庭院。
最私密的空间位于房子的西北角落。
它可以是游戏室也可以是影音室,
当把沙发床打开这里还可以是一间小卧室。
在阁楼的一角还摆放着谢伟妻子自己捏的陶泥小白猫,
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它。
谢伟的妻子说,虽然这只猫算不上好看,但这是她自己亲手捏的。
在家庭改造中,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参与进来,就算她不是设计师。
谢伟说打造的这个空间:
这里可以是舞台,也可以是电影院,甚至可以是一个展示厅,是她和妻子灵感创作的最佳场所。
在院子里,一到晚上,
灯光会从每一扇拱门内投射出,
给庭院铺上了一层温暖的色调。
为了不让拱形墙的区域浪费,
谢先生在此设计了一道通向屋顶的台阶,
拱形墙下被设计成洗手台或者收纳工具的空间,
墙上设计了一个砖木栈道,栈道上还有座椅,
坐在上面就能看见胡同里成片的屋顶和美丽的夕阳。
对于谢爸爸来说,开心的事情就是可以每天打理自己院子中的花草植物,
让老年生活变得不那么无聊平淡。
从室内看向室外,庭院中不同的季节景色也大有不同,
有春夏的绿枝,或是唯美的冬雪。
夫妻俩会经常和朋友约着在这里烧烤,
这时候小院就变得很是热闹。
如今住在这套房子里的就只有一家三口,夫妻俩和谢爸爸。
不过平常也会有亲朋好友来访。
谢爸爸很喜欢这个小院,所以他无论是看报、喝茶,
还是浇花弄草都喜欢待在户外的院子中。
每天晨起后,谢爸爸会去遛个弯然后吃个早点。
除此之外还可以趁没多少游客的时候,去筒子河边享受一个安静的北京早晨。
谢先生夫妻俩感觉自从改造完了这个家后,
全家人的生活好像都变得更有意义了。
尤其对于老人家来说,那些老城区的生活记忆也被重新拾起。
另外与朋友的会面也多了起来,老人家以前住在郊区外多少有些落寞,
现在住在胡同里就可以经常约着朋友来小院里喝茶聊天打发时间。
从此以后,家里亲友共聚的机会变多了,
年轻人的聚会也变得更密集,
院落好像成为了万能的场地。
年轻人约着朋友们弹琴、唱歌、吃烤肉。
老人们约着一起喝茶下棋,这里不仅是老年俱乐部,也可以是剧本杀游戏室。
全家人都把院落视为家、客厅、娱乐场所、共享空间,
谢先生也期待着,
可以在这个小院做一些和艺术相关的讲座和展览。
结语:谢先生认为,独自享受生活实在是有点浪费,美好的生活应该是和父母和爱人共同度过的。
这个接地气的小四合院,有历史感,又包含有现代科技技术,还具有舒适度的家,由衷地希望可以在里陪伴父亲度过最幸福的晚年生活。#百度家居大师团#这个被绿意包围着的小院子,盛载着的是他们一家的理想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