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查理·卓别林
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
戴礼帽、穿大头鞋、留小胡子的怪人
然而卸了妆之后的卓别林
其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帅哥
而除了喜剧大师的身份外
卓别林还会拉小提琴!
更是一位配乐大师!
凭借电影《舞台生涯》卓别林
获得了第45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在电影《舞台生涯》中,卓别林展现了他的小提琴水平。钢琴伴奏则由与卓别林同为“世界三大喜剧演员”的巴斯特·吉顿饰演。
今日恰逢卓别林诞辰纪念
就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回顾
卓别林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
随身不离的宝贝是提琴
?
年4月16日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9岁就开始登台表演。他先是投身于舞蹈,然后倾心于戏剧,最后电影成了他的至爱。然而音乐从始至终“一直与他同在”。
▲在卓别林随剧团跑码头的岁月里
他总是随身带着大提琴和小提琴
卓别林是罕见的左手拿弓,右手托琴的小提琴演奏者。为了适应他的左撇子,他的小提琴是特制的把高低音琴弦倒过来安装,腮拖也换到了另一边。
开始拍无声电影后,他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经常外出巡演了,于是他有更多的时间练琴,有相当一段时间,他每天都花4到6个小时练琴!
卓别林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大家在文首的视频可见一斑,至于大提琴演奏水平,他曾在自传中自嘲:“对于大提琴嘛.....我能摆出个自己看起来好像很专业的样子,但也就那样了。”
▲拉大提琴的卓别林
可能并不是出色的大提琴演奏者,但古典音乐确实给予卓别林无限灵感。他把古典音乐与电影结合,成就了无数经久不衰的幽默片段。
例如在电影《大独裁者》中,卓别林用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来配合他为顾客剃须的片段。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完美“踩点”着的音乐的节奏,随着旋律时快时慢,让人忍俊不禁。
?
配乐与表演同样重要
?
卓别林曾说:“在我的影片中,音乐和主旋律是动作的基础,和戏剧表演本身一样重要。”本着对影片配乐的高要求,卓别林几乎包揽了他的所有影片的配乐工作,除了选取各种古典音乐作品,他还亲自为影片作曲。
比如这首无比经典的《微笑Smile》是卓别林在年为其电影《摩登时代》所创作的一段无歌词配乐,年男中音纳京高演唱了第一个带歌词的版本。之后,这首歌被许多人翻唱过,其中包括迈克尔·杰克逊。
曾提名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喜剧类的电影《淘金记》也是卓别林自己配乐的作品。在发行时他还到柏林与交响乐团一起为电影录制了主题曲。
DanceOfTheRolls群星-大淘金ChanceMeetingAndFinale群星-大淘金在影片《城市之光》中,音乐也为电影增色不少。当政要人物慷慨陈词时,音乐配合着他们的语速急促激进,当卓别林试图从雕像上脱身时,这段音乐片配合着紧张的气氛也十分契合,让人为他捏一把汗。而当他的身影翻过围墙,那两个竖琴的拨弦配合他最后的两个跨栏动作堪称点睛之笔。
而这些配乐,都是由卓别林哼唱,他的作曲家朋友亚瑟·约翰逊(ArthurJohnston)记谱而成。
?
晚年与音乐相濡以沫
?
晚年的卓别林,移居到瑞士生活。他仍然对音乐充满热忱,并经常与音乐家们交流。他还为自己年到年所制作的所有电影录制了配乐。现在卓别林家族档案馆还珍藏着许多卓别林当年创作时录制的小样。
▲晚年的卓别林指挥乐团
据卓别林的女儿回忆,在晚饭之后,全家人常常会关灯然后点起蜡烛,安静地一起欣赏古典音乐。年,卓别林在瑞士家中辞世,享年88岁。他对音乐的热爱,伴随着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正如卓别林回忆童年时所说的那样
音乐融入了他的灵魂
银幕上他用身体和演技
辛辣讽刺了世人的丑态
而用音乐表达温情与宽容
-END-
了解影片中的古典乐
电影音乐往事
↓
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