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竖琴 >> 竖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兴趣班也有鄙视链曾经的热门钢琴,如今

来源:竖琴 时间:2023/5/9
北京荨麻疹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5950.html

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刚读大学的时候,学校发了张个人信息的表,让大伙填。

其中有一项,叫“兴趣爱好”。

对于80后来说,大家的兴趣爱好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的。

体育类的,跳不出足球、篮球、乒乓球的圈。

乐器类的,大概率只有钢琴这么一种。

毕竟那个年代可以接触到的“兴趣”,拢共也就这么几种。

不过即便就是这么几种,也因为稀有程度而分了个“三六九等”。

比如说,我们同专业隔壁班里,就有位会弹钢琴的姐。

刚一填完表,就被当成“艺术家”给捧着了。

剩下了一堆足球、篮球大神无人问津。

钢琴之所以在那时占据了兴趣链的头部位置,除了乐器本身的优势外,主要还是因为占了一个“贵”字。

在那个乐器行里唯一的钢琴还是从外面租来“充门面”的年代,这还真不是什么家庭都能负担得了的“大件”。

至于能教钢琴的老师,更是不好找。

所以那位姐的出彩,也算是有充足的理由可循。

不过,我们班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虽然没有人会弹钢琴,但却有位哥,填的是“唢呐”。

会玩乐器是挺好,只不过这特长,多少有点暴露家庭的工作行业吧…

鉴于同专业一共也就我们两个班,为了表示团结,所以这二位四年来一直想同台演出一场。

只是最后实在是找不到唢呐跟钢琴之间的契合点,才在毕业时悻悻作罢。

这,可能就是大多数80后印象里的“兴趣”。

而且在那个除了少年宫,就没什么兴趣班的年代,只要你别喜欢玩什么太偏门的,一般也都很便宜。

但现在,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一方面,物质和经济条件提高了很多。

能买到的器材和道具品类也十分齐全。

另一方面,当“全面培养综合素质”、挖掘运动潜力、提升艺术修养等高大上的概念充斥了教育市场后,似乎万物皆可当兴趣。

就连跳绳,也都成了兴趣班的一员。

随着兴趣班种类的增多,在各个细分领域里,也逐渐开始了“内卷”。

比如说过去站在“乐器类鄙视链”顶端的钢琴,就没过去“吃香”了。

以前会弹钢琴的学生,在联欢会上那是必定会登台表演的。

而现在,一个班40个人里,学钢琴的能占一半。

想有个登台表演的机会,怕是还得“摇号”。

就连过去不太被看好的玩架子鼓的,都逐渐排到了钢琴的前面。

但从兼具“贵”和“偏”的角度讲,这些还都是小打小闹。

因为管乐和弦乐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像竖琴和提琴等,不仅在价格上几乎“不封顶”,而且学的人,是真的少。

当然了,乐器类爱好里,互相之间不服气也是常见现象。

如果你要真想站在无可争议的顶端的话,那我建议你,买架管风琴吧。

顺便,再给它配套房子…

乐器类兴趣班的“鄙视链”,看上去似乎哪哪都是钱。

如果不想在这方面做过多的投入的话,那体育类的兴趣班会不会便宜点?

也不会。

体育类的兴趣班,早已不是足球、篮球这么“单一”的了。

比如说跆拳道和网球,这些年普及程度就比较高。

而遵循“贵和偏”的原则,滑雪、棒球、击剑,也算是“鄙视链中上段”的新宠。

至于过去只有商务人士才玩的高尔夫,如今也在向年轻化发展。

当然了,如果要跟玩马术的比起来,上面这些也都不太够看。

马术这种兴趣班,由于“道具”是活物,所以通常都是花高昂的费用去租马。

但在这方面玩到顶端的,都是买马。

而且那马,哪一批牵出来都比我们家的房还贵。

这还有办法比吗?

虽然看上去,这俨然都是少年时代就走上了人生巅峰的写照。

但这样的兴趣班,或许真的没有必要。

在我看来,兴趣并不分什么三六九等,喜欢就好。

而所谓的“鄙视链”,实际上也更多的是源自于家长的攀比心理,而非来自于学生。

如果不是家长“反客为主”了的话,我们也不至于在市面上看到那么多“上岁数”的兴趣班。

兴趣班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家长。

如果为了获得一项特长而去强行制造一种“兴趣”,那么这所谓的特长,其实不要也罢。

因为一方面,就连大学专业都未必能保证学生不改行,就更甭提用特长当做职业了。

另一方面,参加兴趣班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去做真正感兴趣的事。

只有在做真正感兴趣的事时,才能达到高度的专注,和深度的思考。

而这个过程,分解开来说的话,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娱乐中锻炼了思维水平,并且体验到为了深度挖掘某一件事,而进行构思、规划、实践、试错、纠错的完整过程。

而这,或许才是兴趣班存在的真正意义。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