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和上虞,因钱塘江之隔,两岸的人们曾经望江兴叹,年,嘉绍大桥建成通车,将两座城市紧紧在连接在了一起,也因为嘉绍大桥的通车,让尖山这个并不起眼的角落,成为海宁经济发展的热土。
金秋送爽,远远地,我们就看到了四个醒目的大字:嘉绍大桥,如果你从高空俯瞰的话,这座横卧在钱塘江面上的大桥,就如同一架白色竖琴,桥上行驶的一辆辆汽车,就如同跳动的音符。嘉绍大桥的一头连接着嘉兴海宁,另一头则是绍兴上虞,让两座隔江相望的城市,真正实现了快速互通,正如像诗中所描绘的那样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年12月,海宁人期待已久的嘉绍大桥开工建设,历时4年多时间建成,大桥造价63.5亿元,年2月顺利合龙,同年7月正式通车。
横贯钱塘江的嘉绍大桥,是继杭州湾跨海大桥之后,又一座横跨杭州湾的现代大桥,大桥全长10.公里,虽然长度只有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三分之一,但它的桥面更为宽敞,宽度达40.5米,设计8车道,车速每小时公里。
“以前我们海宁人去绍兴的话,需要从杭州去绕,那我们嘉绍大桥通行以后,可以减少1个半小时的车程,那么我们流量也是节节的攀升,我们最开始刚开通的流量它还是两到三万辆,到现在我们日均流量达到了五万辆左右。”浙江嘉绍跨江大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安全营运部经理陈学宇说。
钱塘江呈喇叭状,而嘉绍大桥正好位于这个喇叭口上,大桥所在的黄湾镇尖山段,也是每天起潮的地方,由于潮强流急、泥沙量大,河床冲淤变化剧烈,当初在钱塘江上架起这座大桥,非同寻常。
“大家都知道全球有三处强涌潮,一个是恒河,亚马逊河,以及我们钱塘江,当时年有人提出要在钱塘江上造一座桥的时候,时任总理朱镕基就提出了两个要求,他说第一个我们是世界级的强涌潮的地带,你要造桥不能影响强涌潮,第二人与自然要融合,要讲究一个天人合一。”陈学宇回忆道。
为防止对通航影响,嘉绍大桥采用斜拉桥设计,主桥长米,由连续5跨六塔斜拉桥组成,每跨米,桥下留有5个主通航道,满足了吨级集装箱船只正常通航,从而也使嘉绍大桥成为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此外,桥墩直径3.8米,扎根在水面以下多米,单桩混凝土灌注量超过立方,成为当时全球直径最大的单桩。
“在建设期间我们采用了很多黑科技手段,比如说我们用桩柱一体,用3.8米的单桩独柱来建桥,减少阻水率,我们将年来的潮汐航道信息进行汇集以后,我们发现在这年内,我们的主航道航迹变化是在我们建桥的两公里范围内,所以我们在这2.68公里范围内造了多塔斜拉桥,不会出现因为涌潮变化、航道变化而出现船搁浅等水运安全问题。”陈学宇说。
大桥通车时,每隔米就安装一个摄像头,可度旋转,实现了无盲区监管。年,大桥上全部换成了高清摄像机,密度加大一倍,每隔米就有一台,台摄像机后端均配置了一台AI智能机器人。此外,大桥两侧每隔75米,还安装了一只高音喇叭,一旦发现桥面有违章停车、倒车、逆行、行人或抛洒物等违规行为,值班人员对当事人实时喊话进行制止。在这座大桥上,黑科技无处不在,时刻保证了大桥和行车安全。
“嘉绍大桥建设期间就花了近万做了一套桥梁健康检测系统,随时知道桥梁的结构特点和运行状况,比如说台风来了,它的斜拉索索力怎么样,桥梁振动怎么样,或者大车过对桥梁损伤怎么样?”陈学宇说,“像这些情况,我们都有一个保健医生实时的提醒,如果是超过预警值,它会发出报警,然后我们采取工程措施和交通管控措施,来保证大桥的结构安全。”
时光如流,白驹过隙,转眼间嘉绍大桥安全运行已经近10年,它不仅缩短了两岸的时空距离,也大大减轻了杭甬、沪杭甬、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高速公路的车流压力。这10年间,无数的车辆从大桥上通过,我们虽然无法统计准确的数量,但大桥两岸迅速崛起的工业新区,生动而形象地呈现出了时代的变化。
“为我们两地人民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海宁的尖山新区和绍兴的滨海新城开发区,变化实在太大了,以往这里都是交通的死角,嘉绍大桥通车之后,我们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非常地活跃,为我们两地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陈学宇说,“监测数据显示,嘉绍大桥上所有通行车辆,来自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而且货车的占比非常高,一般高速公路货车占比30%左右,而我们袁绍大桥的货车占比达到了52%。”
来源:海宁市传媒中心(新莓汇正能量稿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