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下被刷爆的朋友圈新闻,说是“中高考体育美育改革”的消息。下面的这2句话,家长们可以考虑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了▼
中考体育将达到和语数外同分值水平
年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有经验的老母亲都懂的,搞音体美这种素鸡,比语数外荤鸡更费钱费时间。
可是,还是得搞啊!往宏大里说,这是孩子的综合素养和幸福感所在,往实际里说,中考要考,一分之差千人之下!
但时间呢?时间又不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所以统筹规划很重要。
关于教育部政策的原文,大家这几天应该都在各个新闻媒体上看到了。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云南省从今年开始要增加到40分,“到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孩子的素质本来就应该是全面发展,音体美的重要性提升,也是大势所趋。只是在时间安排和精力分配上,要有所权衡,选择哪个项目、舍弃哪个项目,不仅仅看孩子的兴趣,更是整个家庭所具有的教育资源和升学路线的规划。
尤其是音乐方向的选择,更要慎重。
这些年看过了那么多孩子的成长,我最深的感受就是——音乐路线是最先要尽早判定是否需要坚持下去的项目。
很多家长说,我觉得音乐修养特别重要,所以我一定要让孩子学习钢琴,但其实学到什么程度无所谓,不用考级,能弹奏个曲子就行。”
我想说,“你真是把音乐想得太简单了。”
首先,我觉得不能把音乐看作一项简单的特长,抱着一个玩一玩的心态。
音乐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抽象、最凝练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跟声音打交道的一种形式,比文字要难于理解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音乐跟数学像的一个原因。
有一次,我跟队友说,“我们娃将来学作曲吧,感觉很高级,而且比乐器专业相对容易考。”
队友当场翻脸,说,“你可算了吧,不要坑娃了,那是多么抽象的一项工作啊,要极高的天赋,还要吃得起苦,特别费脑子。”
他的话虽然有点过于直接,但是这么个道理。
音乐不是一个可以玩玩闹闹,充满快乐的特长项目。换言之,想走音乐的专业道路,你要有像面对学术科目一样的决心,怎么学数学你就要怎么学音乐。这也是为什么,我常说,英语数学的学习跟学钢琴一个道理,要上课要有陪练。
如果一旦一个家庭的主线课外兴趣定在了音乐上,这意味着这个孩子基本没有什么时间再搞其他的了,整个家庭也要准备好长期斗智斗勇的过程。
我认识几位音乐造诣很高的小朋友,他们都纷纷表示,“自从拿到了复旦/人大的加分之后,我再也没碰过小提琴/钢琴了”。
其实也就是说,想快乐学音乐很难,音乐只有刻苦。
当然了,我也有小提琴拉得很好的朋友,走上社会工作后,把兴趣转到了钢琴和作曲上,这可能也是小提琴带给她热爱音乐的副产品。
当然,真正把音乐作为“特长”培养的家庭,其实是少数。大多数家长在启蒙时,都抱着“先试试看孩子有没有兴趣和天赋,培养一下素养,不走专业路线”的心态,这也很正常。
对于只有音乐启蒙需求的家庭来说,我有几个建议。
第一,虽然钢琴是乐器之王,但并不是只有学钢琴才是王道。建议在音乐之路初始的时候,多让孩子感知、尝试不同乐器,也找老师看看孩子的兴趣点和天赋条件在哪里。
第二,在小学低年级,尤其三年级之前,参与一下那种音乐样式丰富的课程。
比如有些音乐营地,老师会带着孩子通过编排杯子舞,让孩子体会律动,或者老师教了基本音符、音节概念之后,让孩子们尝试谱曲,然后老师根据孩子的谱弹奏出来,让孩子感受哪些节拍组合更好听。
还有的音乐剧机构,老师会弹奏一些曲目,让孩子即兴表演、扮演小动物,随着音符起舞,明白什么时候可以用跳表达情绪,什么时候要停顿。
还有些音乐机构,是每节课都有一个管弦乐团为小朋友们演奏,其中穿插一些音乐知识。
像这种,其实都是非常不错的音乐启蒙选择。
而对于那些通过音乐启蒙教育后,确实被观察到了音乐天分和音乐热情的孩子,是可以进入到正儿八经的乐器学习中。
一旦进入乐器学习,那就进入了练童子功的阶段了,要做好“无趣”的思想准备。
最先可以尝试的乐器确实还是钢琴,上手快,可以为切换其他乐器学习打基础,方向多。比如可以转编曲,声乐老师一般也都会弹钢琴。
小提琴要到小学左右开始比较合适,它的入门周期比较长,太小容易打击到孩子的积极性。
牙齿长好之后,才能考虑吹奏乐器。
我见过唯一一个战线拉得不长的音乐项目是爵士吉他,从高中开始可以,但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在中国不算主流也比较新兴,跟编曲的关联也比较大,以后什么情况不太好判断。
竖琴这种乐器局限性比较大,学习和参加乐团的机会都相对少,选择的时候更要慎重。
这方面,小编以自身的经验给各位家长重点分析一下:
到了正式选择乐器的时候,可以考虑从钢琴开始。
钢琴是所有一切乐器的基础,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钢琴会建立一个音高和音感,而且钢琴也比较形象、容易掌握。
不过,钢琴或者小提琴最起码是要到四岁开始,男孩如果理解力发展得慢一点的话要五岁。因为孩子手指发育原因,太早了不行,手会立不起来,手指也会是软的,骨骼也没有完全长好,所以我不建议太早学。
学习弦乐器的时间可以再晚一些,五岁以后甚至六岁。如果家长不是很心急的话,幼儿园毕业的暑假开始学琴也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
对于小提琴、大提琴这些弦乐器,要考虑到两只手协调的配合,最初学习的时候比钢琴要难,尤其在音高方面会有一些最初的学习障碍,有些家长可能觉得拉了几年都不知道孩子音有没有拉准。
但是学钢琴刚上手可能觉得很简单,要真正学好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所以不存在哪个“更容易学”的概念。
由于孩子生理发育方面的原因,一般像管乐器可能要等孩子上了三年级以后再去选学,要学铜管基本是要到了十岁以后。
其实建议孩子先进行钢琴的基础学习,建立音高、音感、节奏,然后到孩子二三年级,或者三四年级以后,如果想让他改学其他乐器的话,可以朝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方面靠拢。
木管乐器我比较推荐女孩子学,因为比较轻一点,铜管乐器推荐男孩子,因为男孩子肺活量比较大。铜管需要孩子的肺活量大,它对孩子的身体机能是有要求的。
不过,学习所有的管乐器,在学习之前家长要找专业的老师帮孩子看一下嘴唇和牙齿,因为有一些木管乐器的学习,是对孩子嘴唇和牙齿,也就是说对最初的生理机能和生理条件,有一个准入门槛的,所以可能要请专业的老师帮忙看一下。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打击乐也很好,因为打击乐可能不止学低音鼓,可能也会学一些马林巴、管钟这些,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都有可能会学到,也很丰富,很有意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