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有善口技者,而在自然界也有着一位口技达人,它们鸣啼百啭千声,不仅能模仿30多种鸟叫,还能模仿各种听到的声音,昆虫的低鸣、野兽的狂吼、汽车的鸣笛……它们就是澳大利亚国鸟——琴鸟。
琴鸟,主要生活在澳洲东南部,属于雀形目琴鸟科,是最古老且体型最大的木栖鸟类,其全身为棕褐色,体长厘米,重约2公斤,看似野鸡,身后却拖着一条长达70厘米的尾巴,绚丽多彩,外侧2条金褐色尾羽向内弯曲,中央12条米白色尾羽微张,在求偶季节时,雄性就会完全打开尾羽,内尾羽如花边一般衬托着外尾羽,华丽而优雅犹如七弦竖琴,故命名为琴鸟。
琴鸟不仅拥有竖琴一样的尾羽,还拥有千变万化的歌喉,据学者统计,琴鸟能模仿30多种鸟语,和其他听见过的大部分声音。琴鸟为何能模仿怎么多种声音呢?
大部分鸟类具有特别的发声器官——鸣管,其位于气管和支气管之间。通过气流进入,引发频率震动,从而发出声音。同时,鸣管中还长有一片鸣膜,鸣膜会根据不同的气流大小,发出不同的声音,在配合鸣肌对气管口径伸缩的控制,调动鸣肌运动从而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普通鸟类只长有一对鸣肌,而琴鸟却长有3对,从这一点来看,琴鸟先天具有更为先进的发声结构,所以在模仿声音上面更加得天独厚。此外,丰富的声音还决定着琴鸟们的交配权,这是自然的选择。
在琴鸟的世界里,雌性琴鸟痴迷于美妙的歌声,所以雄性在求偶时,就会飞到低矮的枝头上围绕着雌鸟鸣叫,雌鸟可是挑剔的鉴赏家,想要吸引它们的注意力,雄性就要会唱丰富的歌曲,同时还要求高低起伏,千变万化,再配合独特的舞步,一边展开尾羽,将尾羽伸向前方,让两条白色的羽毛盖在头上,一边有节奏的阔步,载歌载舞,捕获雌鸟的芳心。
而那些唱歌不好听的雄鸟,往往得不到交配权,只能孤独终老。所以,只有后天的不断努力学习,这样享有交配和繁衍的权力。值得一提的是,在雄鸟成功交配后,它们就会马上跑开。继续使用同样的方法,吸引其他的雌鸟。
除了用于求偶之外,声音的作用也是无处不在,在觅食的时候,琴鸟就会发出特有的鸣叫;在遇到危险时,琴鸟会发出模仿警报声,或是野兽的吼叫来吓跑敌人;在休闲时,琴鸟就会发出节奏轻快的鸣啼。当地人甚至根据琴鸟们模仿的声音来判断它们来自哪个地区。
琴鸟优秀的模仿能力,除了先天的优势以外,更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学习。琴鸟的世界告诉了我们,即使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打磨,我们也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