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终于打开了这篇文章,此文就是刻意为你写的,希望你能喜欢。
由于这个题目有点大了,而且也不可能在这做长篇大论,所以我只想让你看到此文大概的知识点即可。我尽量用较通俗的语言解释,重点是让你知道音乐对人格有哪些影响,以便让你懂得欣赏音乐和敬重音乐。
先说音乐
音乐是听觉和情感艺术,也是声音和时间艺术;音乐是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的营养。
在表达方式上分为声乐和器乐。
在旋律风格上又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发明了音乐,有多种说法,但基本无法考证。
西方音乐始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宗教音乐,基督教堂的唱诗班里的音乐家们,开始改进竖琴并研究音乐理论,现在的音乐理论就是从那时开始建立起来,并由后人完善的。代表乐器是竖琴和古典吉他等。
中国古代音乐始于:夏朝和商朝时期的乐舞,以及后来文学和音乐并存的诗歌;成语“琴棋书画”,就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和官僚阶层所要精通的;由于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所以音乐理论发展的也较慢。代表乐器是箜篌和古琴等。
后说情感与听觉
你一定知道“七情六欲”这个成语,但解释有以下几种:
中医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儒家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佛家的七情:喜、怒、忧、惧、爱、憎、欲。
六欲: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
现代人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恨、怜。
六欲: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通俗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色、声、香、味、触、法。
所以,当你认真聆听音乐时,她就触碰了你的七情六欲的神经,让你跟随着她的旋律,触发你的情感,让你的意识无法逃逸。
再说人格
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一个人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人格是一个人在融入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特征,即: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
人格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环境的不同,社会环境的不同,逐渐形成的。比如动乱的社会环境,矛盾无解的家庭环境,都会给人带来厌恶生活的负面影响;相反,和平的社会环境,和睦的家庭环境,就会给人带来热爱生活的正面影响。由于人格能改变人的一生,所以,年龄越小影响就越长远。
若要具备完美的人格,就要有工作和生活能力,有气质,有个性......
最后说音乐对人格的影响
既然音乐是听觉和情感艺术,音乐能让我们发泄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那么音乐一定和我们人格中的能力、气质、性格、需求、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分不开,音乐一定会影响我们的人格。
比如:
音乐提高了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
音乐能让一个人改变言谈举止和气质。
音乐能让一个人的性格变得随和、开朗。
音乐能让一个人从简单的生理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
音乐能让一个人产生很多想做点什么的动机。
音乐能让一个人对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产生兴趣。
音乐能让一个人产生自己想为某事奋斗一生的理想。
音乐能让一个人改变价值观。
音乐能让一个人的身心得到治疗而增强体质。
等等。
以上所说的影响,你可能不信,但你观察现实后,你会发现:音乐不仅会影响我们的人格,有时甚至改变了我们的人格。
我们的人格得到了提升并影响了周围的人,这就是音乐促成的人格魅力。
音乐取代语言去描述内心的七情六欲,自然界的千奇百怪,太空的深不可测,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可惜的是:大部分知识分子,包括大中小学里的学生,却不热衷于对音乐的欣赏,也不擅长对声乐和乐器的掌握。
许多学术专家都善于给各种专业术语及概念下定义,做解释,却很少有人阐述各种专业术语之间及概念之间的互相影响;可能上面所说的心理学概念和音乐学概念如同隔山,使得心理学家不敢涉及音乐学,音乐家不敢涉及心理学;还有可能是其他专业的学科之间也存在这种如同隔山的情况。
本文的意图就是想把音乐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联系找到,供你参考,希望也能让你产生自己的想法。
关于音乐、人格的名词解释,网上都可查到,我就不在这浪费你的时间了,你可以去自己查阅。
三毛的人格值得称赞。
听听马云对音乐教育的看法。
05:25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08.html